焙茗

[bèi míng]
古典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
收藏
0 有用+1
0
焙茗,古典小说《 红楼梦 [1] 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之一。
焙茗, 贾宝玉 得力的书僮和小厮。 一般认为焙茗即茗烟。但早期版本的《红楼梦》中并未交代改名事宜。 程本 及后来的 通行本 在二十四回中有交代: 只见茗烟在那里掏 小雀儿 呢。 贾芸 在他身后,把脚一跺,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点头笑着同进书房,便坐下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
中文名
焙茗
别    名
茗烟
性    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职    业
贾宝玉 的贴身小厮

红楼有云

播报
编辑
焙茗
只见焙茗, 锄药 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 小雀儿 玩。 贾芸 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 脂本 三十九回后又用“茗烟”,一直到八十回。 通行本 则此后一直作“焙茗”,直至一百二十回。但蒙王府本则一直用“茗烟”未改。
主要情节有:第九回,受人调拨,为宝玉出气,与众顽童一起大闹学堂;十九回,同 卍儿 在小书房幽会,宝玉见而不责; 二十三 回弄来许多古今小说传奇角本给宝玉解闷,引得宝玉看了入迷;三十九回,受宝玉差遣,出城寻觅 刘姥姥 故事中子虚乌有的女儿塑像。四十三回,随宝玉出城私祭 金钏 ,道出宝玉心事。本回有脂批云:“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

典籍出处

播报
编辑
焙茗典出:
许浑 唐 《村舍》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皮日休 唐 《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塍畔起 鸊鹈 ,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图片: 陆羽 烹茶)

焙茗其人

播报
编辑
焙茗
贾宝玉 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 百科全书 ”,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 曹雪芹 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 扫花 、四曰挑云、五曰 伴鹤 。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 “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焙茗”这个名字与 饮茶 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荈、蔎、 葭萌 、荈诧、槚、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 叶子 “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一些 文人雅士 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

影视剧饰演者

播报
编辑
1944年中华电影出品电影《红楼梦》 韩兰根 饰焙茗
1962年上影厂 越剧电影 《红楼梦》 筱春芳 饰焙茗
1962年邵氏电影《红楼梦》 胡金铨 饰茗烟
1987版《红楼梦》 李楠 茗烟
1989年 北影 版电影《红楼梦》 李伟健饰茗烟
1996年台湾 华视 版《红楼梦》 秦伟饰茗烟
2009年《 黛玉传 》 李佳佳饰焙茗
2010年《红楼梦》 叮当 饰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