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1/2的魔法》?
71 个回答
玩具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自奥斯卡01年创立最佳动画长片奖以来, 奖项一大半被皮克斯一家公司所包揽 。“皮克斯”一词,已然是高质量动画电影的代名词。
2020年,原本应是皮克斯大显风光的大年,但开局好似就时运不济。坏消息是,刚刚凭《玩具总动员4》拿下奥斯卡后, 皮克斯的新作略显平庸, 只能算刚刚及格之作。
3月8日上映以来, 1.04亿美元 的票房(Box Office Mojo网站数据)创下皮克斯历史新低,表现远逊于同期上映的《隐形人》和《刺猬索尼克》,那时疫情还远未爆发。后期因疫情影响,火速上线 Disney+ 数字平台播放(资源已流出),但早已挽救不回败局。
好消息是,皮克斯继17年《寻梦环游记》(Coco)中抛出如何直面死亡的严肃主题后,在《1/2的魔法》(Onward)里再一次放入 对生死教育的思考 ,并以最擅长的亲情羁绊戏戳中了一部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在《寻梦环游记》后,以创造力、脑洞大享誉全球的皮克斯频频拿出经典IP续作,却始终没有产出一部原创动画。 《1/2的魔法》带着皮克斯复归原创的使命 ,自然承载着多方期盼。
《1/2的魔法》设置的世界观其实野心很大,它构建了 一个魔幻+科技各占1/2的“挂着两弯月亮”的现代社会 ,精灵、人马、花仙子、长袍法师、独眼兽、喷火龙等“神奇生物”轮番登场。但在这个魔法真实存在的世界里, 花仙子忘记如何飞翔,因为有飞机;人马不再奔跑,因为有私家车;法师们懒于使用魔法,因为有电灯空调咖啡机。
换言之,在更实用的现代文明与科技裹挟下,这个类《魔戒》或《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已渐渐丧失魔力,沦为与当今美国近郊大差不差的钢筋水泥居民区。 实用主义对人本精神的吞噬 建构起对过度依赖科技、丢失人本精神的当下俗世的锋利批判,这是个多么兼具洞察与讽刺的绝妙创意。
然而,这个世界观除了在影片开场由男主父亲写信的旁白说出,作为故事背景出现,电影在文本上并未充分利用好这个设定来展开剧情, 魔法/科技二元对立并未激发出任何矛盾冲突 ,被圈地自萌在家庭温情戏中,这就让电影的格局下降了好几个维度。
一直以来,皮克斯最为人称道的部分就是在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观建构之上,与最先进动画技术完美搭配, 创造一个真人电影无法企及的影像幻境。 《机器人总动员》的未来废土世界,《寻梦环游记》的冥界奇旅,《头脑特工队》建基在脑科学基础上的“脑洞世界”,都是优秀的示范。
《1/2的魔法》显然浪费了魔幻世界的宏大设定,更像是一次魔幻电影元素与多元流行亚文化梗的拙劣拼贴。而找来《怪兽大学》的导演丹·斯坎隆(Dan Scanlon)来执导,则标识着《1/2的魔法》本就不是一部魔幻大作,在类型上其实走的是 PG级校园轻喜剧+温情治愈 的路数。
电影主角是一对精灵兄弟,找来漫威蜘蛛侠的演员 “荷兰弟”汤姆·赫兰德 配音男主瘦弟弟,搭配《银河护卫队》的 “星爵”克里斯·帕拉特 配音男二胖哥哥。借助两人漫威时期积累的超高人气,以及同为喜剧咖的化学反应,是一次很适合又很高明的基于市场考量的卡司挑选。
精灵弟弟性格怯懦, 成长中父爱的缺失更加剧了他的自闭个性 ,连邀约同班同学来家里开party对他来说都是难以开口的巨大难题;哥哥则不然, 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游戏肥宅 ,爱幻想、爱冒险、神经大条,最喜欢玩《龙与地下城》主题的桌游,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有魔法存在。
弟弟16岁生日这天,哥俩从妈妈那接收到了父亲生前留下的礼物,获得了一项能把爸爸从冥界召回现世的复活魔法。可 因魔法使用不当,弟弟只变出爸爸的下半身,哥俩不得不跟随桌游卡牌的提示找寻宝石, 与“下半身爸爸”一起 ,踏上寻回爸爸完整身体的公路冒险之旅。
电影的故事相当真诚、动人、飙泪,因创意来自于导演丹·斯坎隆“复制”自己完全真实的家庭成长经历。幼年丧父、与长兄相伴长大的他把所有微小而细腻的私人情感涟漪投射在主角弟弟身上,从他的视点出发,《 1/2的魔法》大致传递出3条主题线。
第1条线是借公路冒险,讲精灵弟弟以及一众“神奇生物”配角的个人成长与重构自我,呼应着英文片名Onward(adj.向前的;剧中哥哥汽车的前进挡也是"O",有所意指)暗喻的主旨。且自我实现这一点算是稍稍利用到了 “科技反噬魔法世界” 这个设定。
刚满16岁的弟弟起初自卑、怯懦,不敢开车上高速,社交恐惧,只能每天默默在房间收听过逝父亲的“录音遗言”, 小心安放一碰就碎的脆弱小情绪 。在备忘本上,他写下一条条待实现的心愿清单,那必须依赖父亲来完成的似乎永远也无法实现。
寻回父亲身体的冒险亦即他找回自我的过程,公路闯关打怪中,他一点点施展身体里潜藏的魔法因子,显露出远胜哥哥的魔法天赋,逐步建立自信, “寻回魔法”与“找回自我”构成了最贴切而奇谲的一对比喻。
主线冒险戏之外,弟兄俩的精灵妈妈与开餐厅的蝎尾狮大妈联手合作了一条支线的屠龙剧情,两个强悍女人的联盟让人联想起 “末路狂花姐妹CP” 。 “你一定要冒险才能去探险” ,是蝎尾狮一句自我觉醒的宣言。
在旧世界是危险狂野的野兽,在新世界只能大材小用地屈身经营小餐馆,蝎尾狮前后的身份落差凝结着一个丧失本能的时代悲剧。经精灵兄弟的提示与妈妈的帮忙,蝎尾狮慢慢寻回飞翔的本性。 这暗喻的正是一个关于中年人的普遍困境 ,在被生活磨平了年轻的自由天性后,你是否还有找回自我重新向前的勇气。
找回本性的还不止蝎尾狮。结尾,人马警官不再开车,回归了帅气的奔跑,机车朋克花仙子们也回归了飞行, 摆脱科技、找回本我的生活才是重新回归Onward的正轨 。不过影片并没给这样的转变提供合理的解释,也算是强行硬给的结尾了。
第2条主题线 谈论生死教育 。 我们究竟怎样看待逝去的亲人,安放远去的记忆?以及,我们如何补上死去亲人给自己成长留下的空缺,与他们彻底告别,重新生活? 某种程度上,这个最深沉严肃的主题与《寻梦环游记》是一脉相承的。
因为复活父亲的执念,弟弟被鼓舞着学魔法、飙车、与恶龙战斗。化悲伤为行动,把死去的亲人当生活的动力, 相信远在天国的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成长 ,这或许是给予他们最好的慰藉。皮克斯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而另一堂课则更为深刻。3年前,《寻梦环游记》曾告诉你, 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 ;《1/2的魔法》给了在此基础上升级的一堂课,它提醒你: 别执着于那些逝去的,你该珍惜的是身边人。 由此,要说到电影的第3条主题线。
第3条线是隐藏主题。在影片末段才以 剧情反转 的形式被意外揭示出来,你以为全片的核心戏点在那位下半身爸爸身上,故事却在最后转换视点,急转直下,酝酿了一场积蓄已久的情感暴击。在推理小说里,这叫 “叙述性诡计”。
与哥哥大吵一架后,弟弟与“下半身爸爸”坐在崖边,他掏出那本记录着 “想和爸爸做的事” 的备忘录标记了起来,中途,他突然惊觉,原来这上面所有的事情他都已经完成。只不过,陪他完成这一切的那个人,是一直陪在他左右的—— 哥哥。
他幡然醒悟,原来他内心一直认定的成长中的“父亲缺位”, 早就被哥哥的爱与守护所填满。 那个他从未谋面的父亲,对他来说,其实只是一个虚幻泡影,一点都不重要。
反倒是哥哥。他才是那个缺爱的小孩。妈妈曾对蝎尾狮说, 他们哥俩呀,一个什么都怕,一个什么都不怕 。但事实上, 哥哥怕过。
“爸爸生病的时候,我本应该去跟他道别。但他全身连着管子,看起来都不像他自己了。我很害怕,没进去。从那时我就决定,我对什么事都不再怕了。” 一段在弟弟面前的坦白,道出了表面大大咧咧的哥哥内心的隐伤、柔软。幡然醒悟的弟弟最终成了最懂哥哥的那个人, 弟弟让出了此生唯一一次与父亲相见的机会。 虽然我对《1/2的魔法》整体的影片质量抱有怀疑,但不得不承认,弟弟通过山缝远观哥哥父子相见的那一幕可称得上是 载入皮克斯影史的泪点时刻 。这一幕,太多复杂的情感汇于一时,这看似小小的放弃中蕴含的是多么莫大的勇气与自省。
我们都是不会魔法的麻瓜,没有能力让亲人起死回生,半个身子也不行, 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身边爱我们的人 ,他们会帮逝去的亲人爱着我们。唯有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我们才能无所畏惧地向前(Onward)。
我想,对于失去过至亲,或者有兄弟姐妹这些经验的观众,《1/2的魔法》一定会打动到你,并给予你最温暖的一场告慰。即使这个生死命题没有《寻梦环游记》探讨得那么深刻,但在 一贯避讳谈生死、尤其不擅长与亲人告别 的东亚社会,《1/2的魔法》绝对是一堂很有价值的生死教育课。我们都应该要补上这一课。
不过,拍得出佳句,却拍不出佳章。 影片情感落点的优秀还是掩盖不了全片故事的羸弱。 “下半身父亲”的设置本身就了无新意,用狗链牵着它到处跑就更诡异了,且父亲这个角色本质上并未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由此,全片两兄弟的冒险根本谈不上什么惊险刺激,更像是一场闹剧。倘若你并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失去亲人的经验,仅靠这场无聊的公路冒险,想必这部片很难在你心底泛起涟漪。这次的皮克斯, 沉溺于去讲一个过于导演私人情感向的小品 ,或许催泪,但放在皮克斯的作品序列里,这个格局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当然,现在给皮克斯的没落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事实上,2020年的皮克斯不只做了这一部电影,他们真正的重点项目无疑该是那部江湖上流传已久的 “把人的灵魂实体化为卡通人物” 的《Soul》,中文暂译名《心灵奇旅》。
在曝光的宣传物料和预告片中,“灵魂小人”呈现出了类似《头脑特工队》中角色那般精致的质感,呈现出一个美轮美奂的灵魂世界,比“下半身爸爸”和“1/2魔法社会”可是有诚意得多。我有强烈的预感, 《1/2的魔法》只是皮克斯今年推出的一道开胃前菜 ,重头戏还在后面。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Onward”可获取《1/2的魔法》电影资源
这部没有视觉奇观和意外结局的电影依然能打动人。
因为疫情,原本计划电影院上映的这部皮克斯的新作动画电影
《
1/2的魔法
》
提前来了。
故事的设定是一个由精灵、哥布林、小矮人、独眼人、半人马等西方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共同生存的一个虚拟世界,他们的祖先都曾会使用魔法,而现在被现代技术取代而遗忘了。
主人公伊恩是一个刚满16岁的高中生,他有一个大大咧咧、喜欢冒险和历史,自己都不太能忍受的胖哥哥Barley。
他们的父亲在伊恩出生之前就因病逝世了,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伊恩极度不自信。
他的生活每一天都是被X填满。
他不敢邀请同学来自己的生日派对,不敢开车上路,甚至买汉堡时对收银员也不敢说一声谢谢。
所以16岁生日这一天,伊恩穿上了父亲的外套渴望变成一个新的自己,并且能像父亲一样勇敢。
可惜他很快又失败了,他隔空喊话父亲说出了自己的人物目标:“我需要一些帮助(new me),我真希望我能和你共度一天(想见你)”。
这时母亲告诉伊恩父亲留给了兄弟俩一件成年礼物,打开后是一张写有咒语的纸、施法权杖和宝石,这个咒语可以让父亲复活一天。
哥哥几经尝试无果后,身上有少许魔法天赋的伊恩成功的把父亲复活了一半。
对,1/2的魔法,1/2的爸爸。
想要复活另一半的父亲,兄弟俩需要再寻找一颗宝石重新施法。
于是,兄弟俩踏上了寻找宝石的冒险旅程。
电影的A故事:伊恩和哥哥努力想见父亲一面。
电影的B故事:伊恩在哥哥和母亲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最终变成NEW ME。
这部电影完美适合所有年龄层的观众去观看,导演用轻松欢乐的氛围(连反派都是萌萌哒)去讲述了自己私人的一些故事与情感,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视觉奇观和意想不到的结局,最核心的冲突也仅是兄弟之间的信任问题,真正打动人的是人物真实的情感和作出的牺牲。
影片的泪点之一是伊恩的哥哥Barley牺牲爱车GWNINR的段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原因我认为有3点:1、导演通过很多细节让我们知道哥哥是有多么喜欢这辆车;2、爱屋及乌,观众把对哥哥的情感投射到了车子上;3、牺牲爱车段落精彩的视听语言渲染。
Barley见到父亲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介绍他们认识,牺牲爱车后他的目标破灭。
细节体现Barley对车子的关爱,同时也突出Barley有情有义的一面。
从影片的一开始,伊恩就不喜欢Barley,甚至不打算让他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在后面寻找宝石的过程中,伊恩一直认为Barley只是想冒险,毛手毛脚的性格会把事情搞砸。
事实上Barley有时确实会把事情搞砸。
因为弟弟的不信任Barley会争吵、生气。
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哥哥对弟弟耐心的鼓励与帮助,让伊恩学会了自信、勇气、为爱牺牲。
这些都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喜爱和同情Barley这个角色。
车子一路像战马一样翻山越岭,伴随兄弟俩克服阻碍接近目的地。伊恩对车辆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后面牺牲爱车的片段做铺垫。
为了不剧透,牺牲爱车的段落就不具体分析了,需要大家带上耳机反复去观看享受。这里只放上全片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影片还有一点看得很爽的原因是导演安排了很多伏笔和暗示在角色的动作、道具和台词中,每一样都在后面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说这部片可能会让一些想看视觉奇观的观众失望,但观影过程中带给我的那份感动是真的,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