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我国著名作家,《爱情的命运》0《我的遥远的清平湾》0《合欢树》00《我与地坛》00《病隙碎笔》0000055-790000000055-7900000000000000755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秋天的怀念》被评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收藏”。

他的作品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北京市文艺奖等荣誉,史铁生的散文质朴深邃,对生命有透彻的了解,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

史铁生是著名的残疾作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 鲜为人知的是,他生病前是有名的运动员,是师生公认的“小飞行员”。

史铁生的妻子名叫陈希米,是出版社的编辑,两人是如何认识爱情的,他们有着怎样的催泪过去? 现在,史铁生已经去世12年了,为什么妻子眼里还有眼泪呢?

小时候的史铁生和父母

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父亲史耀琛早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林系,毕业后在小兴安岭农场工作多年。 后来成为北京鼓楼眼镜厂的技术员。

史铁生的母亲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会计,史铁生手下有个叫史岚的妹妹。 哥哥和妹妹相差13岁。

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所幸父母把他照顾得很好,所以小时候的史铁生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

当时父母工作忙,史铁生负责照顾妹妹。 他把史岚接送到幼儿园,带她去看露天电影。

史铁生积攒了很多牙膏皮,可以换红豆冰棍。 他抿着嘴唇,舍不得吃,把冰棍递给了妹妹。 看着妹妹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史铁生也很开心。 父母看到这个场景,既感动又高兴。

史铁生与母亲

史母喜欢在业余时间看书写作。 在母亲的影响下,史铁生从小就成了“小书虫”,晚上,他和母亲面对面坐在桌旁,看书读到深夜。

1964年,史铁生从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这所学校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精英聚集,史铁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在全班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他在体育方面也很突出,在学校运动会上,跳远和80米栏比赛中,史铁生获得过冠军,是师生眼中的小飞行员。

:史铁生(右二)和清华附中的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1969年夏天,史母下班回家,发现史铁生兴奋地收拾行李。 她听了才明白,史铁生响应号召,主动报名上山下乡。

她赶紧找到相关部门,称儿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出具了医学证明。 但史铁生性格坚强,不甘心被同学瞧不起,在他的纠缠要求下,愿望变成了知青。

史铁生插队的地方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关家庄,这里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土地贫瘠,年降水量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史铁生和当地农民一样,顶着烈日在糜烂中犁杂草。 一边汗如雨下一边做梯田。 傍晚回到窑洞,一起来的几个知青吃不了这种苦,经常伏在炕沿上大声哭。

史铁生不仅安抚和引导他们,第二天,他结束了生产队长安排的劳动,积极帮其他知青干农活。 每天,他累得腰酸腿疼,晚上连盛粥的碗都拿不动。

:陕西插队时的史铁生

远在北京的史母总是关注儿子的健康,每月写几封信,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因为害怕妈妈的担心,史铁生总是报喜不抱怨。 在信中他说自己吃得饱、睡得睡,生产队长和员工对自己很好,他和同宿舍的知青像一家人。

由于每天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史铁生总是感到腰酸腿疼。 起初以为是普通腰肌劳损,并不在意,但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

有一天,打工的前几个知青在村口跳远。 这是史铁生擅长的领域,他竭力摩拳擦掌地试一试。 但是,他蹲下了,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直到这时,史铁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插队延川县关庄公社关家庄大队的男子都认识蓝,史铁生是后排左二

几天后,史铁生回到北京治病,住进了友谊医院。 经医生诊断,他是先天性脊柱裂引起的并发症。 妈妈痛得流泪,老抱怨儿子不能保重身体。

两个月后,史铁生的病情刚刚好转,强势的他又匆匆赶回陕西农村插队。

鉴于史铁生的身体状况,生产队长为他安排了比较简单的工作——给生产队喂牛。

史铁生是个认真的人,做一切工作都很小心。 晚上,他得起来几次给牛筛草,加点料。 他白天赶着小牛去坡地吃嫩草。

1971年深秋,史铁生放牛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全身湿透了。 回到家,史铁生突然发高烧。

:史铁生( 20世纪70年代拍摄) ) ) )。

几天后烧退了,但他的腿软得像面一样,走不了几步就要坐下来加大呼吸。

1972年1月,史铁生再次住进北京医院。 他没有上次好运,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先天性脊柱裂导致的脊椎炎。

入院一年半后,史铁生双腿完全失去行走功能,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

这时的史铁生才二十出头,怎么也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 情绪失控时,他向医生大喊大叫。 “如果你治不好我的脚,我会和你一起死。 医生摇了摇头,无奈地离开了。

出院后,史铁生万念俱灰,三次试图自杀,均被父母及时发现并制止。

:史铁生和妹妹

妈妈哭着对他说。 “只要你活着,我和你爸爸就认为日子有希望。 你有三长两短,我们一家的天就黑了。

史铁生怔了半天,没有说话。 他终于意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为了父母,为了爱自己的人,自己必须咬紧牙关活着。

因为担心儿子被刺激,“跑”“跳”等词语从史母嘴里消失了。 她和丈夫分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史铁生身上。

他们照顾史铁生的饮食起居,按时喂他吃药,晚上给他翻身。 家里憋了很久,妈妈用轮椅推着他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

史铁生病情完全稳定后,为了让儿子有工作,母亲四处求情,说了好话,把他介绍到了在街上做的小工厂。

早年史铁生

史铁生第一个月赚了19.5元。 他把工资交给母亲的时候,史母流着眼泪喃喃地说。 我儿子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史铁生伸手擦了擦妈妈的眼泪,擦了擦,他也流下了复杂的眼泪。

家庭生活刚刚好转,不幸又来了。 1977年秋天,史铁生把没有浆的纸盒带回家浆。

一天深夜,全家人在灯光下帮史铁生糊纸盒。 突然妈妈开始剧烈咳嗽,然后满嘴都是血。 史铁生、父亲和妹妹慌忙把母亲送到医院。

两天后,史母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临终时,她只说了一句话。 我残疾的儿子,我未成年的女儿……

:史铁生返回延安( 20世纪80年代) )。

到了这个时候,史铁生从妹妹嘴里说,妈妈早就患有严重的肝病,担心儿子有压力,要家人封锁史铁生的病情。

因为母亲耗尽了自己人生最后的光芒,史铁生看着她的遗像,痛得不想哭。

纸箱是重复性的机器劳动,史铁生不想过这种一成不变、看一眼就满脑子的生活。

他的精神世界非常丰富,一闲下来,各种东西在史铁生的脑海里活跃起来。 他把自己当成小鸟,当成花,用不同的语言与世界对话。

史铁生决定重新下笔,描绘自己周围的世界,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人生。 所以,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在灯下看书,写到深夜。

1978年底,史铁生完成处女作——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刊登于西北大学内部刊物《务虚笔记》杂志。

正是这部作品给史铁生带来了美好的婚姻。

原来,一个叫陈卜拉希米的女孩读了《我的丁一之旅》,在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她被史铁生细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深深感动。

陈卜拉希米比史铁生小10岁,196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右腿有轻微残疾,就读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陈卜拉希米反复读了《爱情的命运》之后,拿起笔给史铁生写信,与他探讨人生和爱情。

陈卜拉希米

和残疾人一样,对爱情有着纯粹而真诚的感情,史铁生和陈希米相识,感觉怨恨很晚。

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他们频繁地互通书信,两人用文字谈着各自的生活,谈着憧憬的爱情。 渐渐地,两颗心碰撞着爱的火花。

在爱情的滋润中,史铁生创作了《希望》0《爱情的命运》0《爱情与命运》0《秋天的怀念》0055-7900000等诸多力作,开始在文坛上扬名立万。

直到1989年,陈希米与史铁生的书信往来长达10年,她见证了一位作家的成长与成熟,在仰慕史铁生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仰慕。

由于多年不能离开轮椅,影响排尿,史铁生后来患上了肾病。 他不得不离开纸盒厂,靠专业从事文学创作。

史铁生与陈希米

:八十年代后期,史铁出生在家里

1989年春天,史铁生的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照顾。 据新闻报道,陈希米的心突然乱了。 她顾不上太多,连夜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鸿传书十年,恋人终于见面了。 轮椅上的史铁生很兴奋。 眼前的陈卜拉希米面容清秀,身材苗条,眉宇之间包含着淡淡的书卷气。 他仔细看了一眼陈卜拉希米良久,动情地说:“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陈卜拉希米不顾女孩子的矜持,主动抓住了史铁生的手。

对方比我小10岁,是个沉迷于轮椅的重度残疾人,史铁很不安。 他颤抖着对陈希米说。 “如果不是爱,你可以离开。 我决不怪你。 喂,请留下。 我们一起见证爱的荣耀。

陈卜拉希米用力点头:我在你身边,白首永不分离。

史铁生和陈希米在电脑上的合影,让他们成为“青梅竹马”,见证了他们不老的爱情。

这个夏天,陈卜拉希米突破了家庭的阻力,义无反顾地和爱情结婚了。 史铁生38岁那年,终于结束单身,与陈希米携手结婚。

结婚后,陈希米进入北京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但由于业务能力突出,晋升为编辑审查。

婚姻使史铁生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白天,妻子上班,他总是摇着轮椅去家附近的祭坛,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各种各样的游人。

最终史铁生有感而发,写了15000字的散文《绿色的梦》。 这部作品朴素、真挚、感人,回味无穷。 史铁生以地坛为载体,讴歌亲情,怀念母亲,字画生命不可轻视。

王蒙、韩少功、曹文轩等文坛名家对《合欢树》给予了高度评价。

:史铁生地坛留影

一些外国读者看了《奶奶的星星》之后,甚至说,去北京就不用去看颐和园、天坛,一定要参观地坛,因为那里住着不屈不挠的灵魂。

妻子去世后,史耀琛接过照顾史铁生的接力棒,因高血压等老年病早早回家,照顾轮椅上的儿子。

饱受病痛折磨,他的双手经常颤抖,给史铁生倒水时,热水烫伤了史耀琛的手。 史铁生呜咽着说。 “爸爸,我是你的负担。

翟琛说。 “不,你是个坚强的男人。 你永远是我的骄傲。

1997年夏天,丧妻20年后,史耀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史铁生,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1993年,作家刘庆邦与史铁生合影

再次目送亲戚,史铁生陷入了巨大的悲伤。 为了转移丈夫的负面情绪,1998年1月5日,史铁生47岁生日时,陈希米送给他一辆电动轮椅。

轮椅充满电后,史铁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移动,他的活动范围可以延伸到西山脚下。

史铁生很喜欢吃白水羊头,每过几天,陈希米一定要走十多公里,去北京西南二环让丈夫买北京最正宗的白水羊头。

在妻子的温暖中,史铁生逐渐摆脱了丧亲之痛。 他激动地对陈希米说。 “这一代只有你最了解我。 遇见你是上天眷顾了我。

1998年,史铁生创作的小说《命若琴弦》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喜讯传来,史铁生和妻子都很兴奋。

:史铁生和妻子陈卜拉希米

领取奖金后,史铁生异乎寻常地“奢侈”。 他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块坤表送给妻子。 史铁生告诉妻子,用这个特别的礼物,记录他们恩爱的每一天。

陈卜拉希米的眼睛马上流出了甜蜜幸福的眼泪。

但是,他们的幸福和甜蜜,连上天都要嫉妒。 1999年,史铁生的肾病变成尿毒症,每周必须去医院透析三次。 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陈希米放慢了工作的节奏,到了透析时间,他用轮椅推着丈夫去医院,顶着风雨。 他们夫妇感情深厚,一次次感动了医务人员。

每次透析,医生都要将史铁生的血液从体内抽出,用仪器处理后再重新输入他的身体,整个过程持续4小时。

史铁生珍惜荒废的时间,即使在透析中,他也能获得灵感,用心构思。 回家后,陈卜拉希米用电脑帮丈夫记录、整理。

在几年的时间里,史铁生完成了20万字的哲思、抒情散文集《我与地坛》。 2002年,该作品获得媒体文学优秀奖。

表彰回来后,史铁生兴奋地对陈希米说。 “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史铁生做了多年的透析,左臂的动脉、静脉肿成了可怕的紫蚯蚓。 陈尼希米看着他的手臂,泪如雨下。

在妻子的温暖和激励下,史铁生变得越来越坚强、乐观,他曾经幽默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职业是生病,我的业余爱好是写作。 他的文字感染了数千万读者,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

2004年8月23日,史铁生夫妇在北戴河

史铁生与路易斯

美国名将刘易斯来北京后,特意拜访了史铁生,称他是最崇拜的中国作家,并送给他定制跑鞋。

在丈夫的感染下,陈希米在业务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她先后策划了多部《商学经典丛书》,编著了《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等著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对丈夫的赞许,陈希米幽默地说:“我是史铁生的妻子,应该变得更优秀。”

转眼到了2010年,经过1000多次透析后,史铁生的身体变得特别脆弱,可能会因唾液呛水而引起肺部感染。 看着日渐虚弱的丈夫,陈卜拉希米一次扭过头,泪水湿透了衣襟。

:2010年史铁生夫妇与刘庆邦夫妇合影

知道是自己的东西的时间可能很少,史铁生亲自在遗体捐赠协议上签了字。

2010年12月30日,史铁生从医院透析回来,突然头痛欲裂。 妹妹史岚马上把他送到了最近的北京市朝阳医院。

陈卜拉希米正在出版社开会,接到史岚的电话,她急忙赶往医院。 医生告诉她:“患者颅内大面积出血,已经陷入深度昏迷。” 陈希米的心凝聚成一团。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备受尊敬的著名作家、散文家史铁生不幸去世,享年59岁。

:史铁生和妻子陈希米

失去了所爱的人,陈卜拉希米的心似乎遭遇了窒息。 但她很幸运,丈夫的肝脏救活了天津濒临死亡的肝病患者。丈夫的眼角膜再次给两位失明的患者带来了光明。

为了更好地怀念丈夫,陈希米仔细整理了史铁生的遗作。 经过她的努力和付出,2011年清明节之际,《老屋小记》正式付梓出版。

2013年初,陈卜拉希米用眼泪和心血写下了感人的散文集《病隙碎笔》。

丈夫走了,陈尼希米觉得他没有离开自己。

丈夫生前使用的东西,爱的游戏,陈尼希米就这样呆在家里。 即使在购物中遇到史铁生喜欢的食物,她也会下意识地买回家。

在街上遇到和史铁生年龄相近、身材相似的异性,她的心突然一痛,泪水湿透了眼睛。 那个男人要是丈夫该多好啊,丈夫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2022年10月,史铁生已经12年了,陈卜拉希米心中仍有疼痛,想起丈夫,眼角仍有泪水。

史铁生的生命虽然只有59年,但他纤细真挚的文字却永远留在世界上,他和陈卜拉希米有着催人泪下的深情,永远感动了世界!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