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建筑活动萎缩,只有意大利北部的仑巴底尚保留古罗马的营造技术。
10~12世纪,建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而活跃,特点是罗马传统较强,拜占廷与阿拉伯影响较多,且偏重世俗,重要作品有比萨大教堂(1063~ 1092年) 及其建筑群等。
12~15世纪意大利为欧洲最先进地区,个别城市已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建筑受哥特式影响,但只接受其装饰手法,城市公共建筑较教堂成就更高,重要作品有米兰大教堂(1385~1485年)、佛罗伦萨市政厅与广场(1298~1314年)等。
15~16世纪,反封建反神权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
运动波及整个欧洲。早期以佛罗伦萨为代表,建筑发展了“屏风式”立面,重要作品有圣玛利亚教堂穹顶(1420~1434年)、美第奇府邸(1446~1460年) 等。盛期以罗马为代表,建筑发展了体积构图,活动范围主要服务于教廷,重要作品有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年)、坦比哀多小教堂(1502~1510年) 等。晚期趋向衰落,手法主义流行,重要作品有圆厅别墅(1567年) 等。同一时期北方的威尼斯等城市经济发达,市政厅、府邸等建筑突出,重要作品有威尼斯公爵府(1309~1424年) 等。
17世纪极为衰落,建设基本停顿,唯有
罗马教会
建设反而繁荣。在罗马形成了追求新奇变幻的巴洛克风格,重要作品有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40年) 等。
18世纪仅教皇领地有少量建设,受
法国古典主义
很大影响,重要作品有特列维喷泉(1735年) 等。
19世纪,资本主义初期西欧流行折衷主义时,意大利建筑重又活跃,重要作品有厄曼努尔二世纪念堂(1885~1911年),又称祖国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