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21:55)
  •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 (21:54)
  •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1:54)
  • · 香港降按揭成数为楼市降温 (21:23)
  • · 梁振英:特区政府必将用好财政收入 (21:23)
  • · 外交部发言人驳美国家情报总监关于南海言论 (21:22)
  • · 李克强会见斯里兰卡外长 (21:19)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1:19)
  • · “新闻+创意”: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下载量超3100万 (21:10)
  • · 德国议会批准延长希腊救助协议 (20:52)
  • · 击楫中流 迎难勇进——两会时间看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棋” (20:43)
  •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委员长会议在京举行 (20:41)
  • · 中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新增九省区 (20:38)
  • · 陈吉宁履新:给中国环保带来“新风” (20:38)
  • 夏朝 :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橘,就被列为贡税之物。

    战国 :柑橘嫁接技术就已载入典籍。我国古代园丁还创造了连柑橘皮或剥开皮分瓣植入润土中,待春暖发芽的栽培技术。

    柑橘家族的家谱之所以难以理清,是因为任意两种柑橘类水果“在一起”都可能产生“爱情结晶”,并且这些后代还能跟其他柑橘属植物再度结合,产生更多的变异。是不是该给它冠上个“花心”的名号?

    原来如此阔气

    柑橘家族是这样走出国门的:

    唐代时期,一位日本和尚来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橘种子,在日本栽植,经变异选择而成“温州蜜柑”,又称“温州蜜橘”。

    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后葡萄牙人又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真相你必须知道

    1.“橘”=“桔”:假的

    生活中人们经常将“橘”字写成“桔”字,其实“桔”跟“橘”是两个没有关系的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桔”不是“橘”的简化字。

    “桔”读jié,经常组成的词语有“桔槔”和“桔梗”。“橘”读jú,指橘子树,也指橘子。“桔”跟“橘”不应混淆,特别是不宜用“桔”来代替“橘”使用。记好笔记,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啦!

    2、“南橘北枳”:假的

    橘和枳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橘与枳同科不同属,都属于芸香科,但橘为柑橘属,枳为枳属。二者基因不可能相同,橘也不可能会变成枳。

    “南橘北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古人观察不细而造成的误会。

    3、气球遇柑橘会爆炸:真的

    橙子、柚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的果皮汁都有可能导致气球爆炸,因为柑橘类水果表皮密布着小疙瘩,其中有一种成分芳香烃对橡胶的溶解性很强,会使气球的乳胶层变薄、破裂。

    气球爆炸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但还是会吓到小朋友的。家长在带孩子玩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一边吃柑橘类水果一边玩气球噢。

    4、橘子吃多变“小黄人”:真的

    原来,橘子吃多了会得“橘黄症”,又称胡萝卜素血症,在婴幼儿中比较容易出现。胡萝卜素血症的皮肤颜色倾向于亮橘黄色,像个“小黄人”一样。

    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过多摄取维生素A是可以导致肝中毒的,但是胡萝卜素不会产生该类中毒现象,因此即便皮肤发黄,也不用担心肝中毒。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的摄入,皮肤变色就会自行消退恢复成“小白人”啦!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