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专业选手还是 业余球迷 中,“直拍横打”都是眼下最时髦的技术。那么, 直板横打 的球板,是否全都要向YE看齐,像那样既轻且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对自身 技术风格 的判断。要想准确界定自己的技术风格,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妨简化一下,看看在直板横打的三位代表人物— 刘国梁 马琳 和王皓中,你更像谁?
刘国梁:为传统的直板 正胶 左推右攻嫁接了横打,多用于反手位大角度来球无法侧身进攻、但又必须进攻时。 2000年悉尼奥运会 ,已连续数次在重大比赛中负于老瓦、佩尔森的刘国梁,在争夺铜牌的决战中,一改习惯的推挡变线,大量使用了横打,从而夺回了主动权,击败了心气正盛的佩尔森,捍卫了直板 近台 快攻在世界乒坛的地位。
球板要求:首先满足近台快攻的需要,兼顾直板横打—背面第一板能起下旋,能在台前的快速来回中稳定 地弹 、挡弧圈,手感扎实,不震手,击球不虚不飘。
马琳:以传统 反胶 弧圈快攻打法为本,进一步发挥了横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离台进反手进攻的盲点,同时在近台推挡的基础上丰富了反手击球的多样性,如侧拧接发球等。多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维持了中式直板的地位,在刘国梁与后来的王皓之间起到了过渡和衔接的作用。
球板要求:首先适应正手弧圈快攻和近台推挡的需要,兼顾横打 诉求 —近台和中台都具备一定的杀伤力,推挡加强力亦能减力,制造旋转的能力应比刘国梁式的板更强。
王皓:满足正、反两面快速弧圈攻击的需要即可—正手进攻与反横打对球板要求不同的矛盾不复存在,两者基本达成一致,但比横板两面弧圈的装备相对更注重近台性能。
差异之外,共性同样重要,无论你想模仿刘国梁、马林还是王皓,下面几点都是选择横打用板时 需注意的
拍面大小: 还是两个字—适中。由于直板横打经常需要在正反手之间快速来加交换(尤其是王皓式),球拍必须具备足够的迎球面积,因此,拍面不能太小,但也不能过大,否则直线上升的 空气阻力 会大大影响你的 摆速
重量: 如果你是在背面巾上反胶进行横打—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球板的重量轻些为宜,以免影响挥拍的起动速度和来回中的调节能力,近台快攻加横打的球反不应超过90g,快速弧圈进攻型一般选择在80g左右。
拍柄: 为便于在横打时调节握拍和 拍形角度 ,横打球板的拍柄(特别是背面)最好能薄一些—这种薄,并不仅仅指拍段的厚度(以接近拍身为前)。
厚度: 由于拍身的厚度直接影响到拍柄的厚度,因此,原则上来说拍身不应过厚,近台快攻加横打的球板<7mm为宜,快速弧圈进攻型则在6mm左右较为理想。
重心: 总体来看,也需造中,但根据不同类型 的风格略有些差异。重心居前,单板球的威胁或许容易得到提升,但也可能造成“覆水难收”,影响还原速度,这对横打 使用频率 较高(如王皓式)的人害大于利;重心靠后,挥动更轻快了,但对以单面为主、横打只作辅助的快攻及快弧选手而言,一板定乾坤的胜算就小了。
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的变化,尽管“直拍横打”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但市场上专为此而设计的球板仍寥寥无几— 红双喜 H-WH、金亚的M4A(6506A)和T5A(7508A)、 世奥得 “芯技术”系列的横打1号和2号、TIBHAR Killer系列中有限的几款……屈指可数,即便是风靡一时的YE,也从而来不主动曾标榜过“横打”的卖点,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款 舶来品 的成功应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