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爬行700多級台階後,當“中國天眼”露出面容時,來自香港的高中生喘息未定卻被眼前景象深深震撼,連連感嘆道:“哇!‘中國天眼’也太大了,太壯觀了!”

此刻,來自香港筲箕灣官立中學的100多名高二年級學生或扶着觀景台的欄杆俯身探望,或快步爬上更高一層的觀景台,只為能夠將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盡收眼底。

11月18日,來自香港筲箕灣官立中學的師生在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天文科普體驗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褚萌萌 攝

近日,筲官中高二年級學生作為首支赴粵港澳大灣區外的團隊,開啟香港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必修的內地考察之旅。

出發前,得知即將到貴州參觀學習,筲官中的師生不約而同地將“中國天眼”納入此次內地考察的必訪之處。

通體銀白色的“中國天眼”形似一口大鍋,架設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名叫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坑裏,其全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020年1月11日投入正式運行。

在觀景台上,香港學生林嘉盛靜靜地觀察着這個“觀天巨目”。此時,牽動着饋源艙的纜索正緩緩移動,表明“中國天眼”正在工作,不停地搜尋着來自外太空的信號。

“比起在天文科普體驗館裏的模型,‘中國天眼’不僅巨大,而且還很靈敏,這樣的建造工藝絕對是世界一流。”談到參觀感受,今年17歲的林嘉盛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當得知“中國天眼”不僅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建造的大國重器,而且還會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一旁的同學張肇霖倍感自豪。

“此前,射電天文學研究一直都是國外領先,但目前祖國的科學家建造的‘中國天眼’後來居上,還服務全世界的科學家,特別了不起。”他高興地説。

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香港學生認真了解觀景台上關於“中國天眼”科學任務和規劃的簡介。

發現800余顆新脈衝星、首次在射電波段觀測到黑洞“脈搏”、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中國科學家目前利用“中國天眼”取得不少突破性研究成果。

筲官中校長殷見歡介紹,選擇參觀“中國天眼”就是要讓學生們了解祖國目前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果,讓他們開拓眼界。

“科技創新是人才培養很重要的方面,學校希望學生能根植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的能力。”殷見歡説,也希望能夠與內地多多交流科技教育理念,並帶回學校,融入學生日常課程教學中。

11月18日,香港筲箕灣官立中學師生在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天文小鎮”合影。新華社記者 褚萌萌 攝

參觀時,香港學生郭臻注意到反射面板上有很多細微的小孔。後來,他了解到這些小孔一方面能將雨水、陽光透向洼地底部,讓底部植物生長,從而保持洼地的水土穩定;另一方面能減輕“中國天眼”的自重,讓其更加穩固。

“這樣的設計理念充分展現了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讓我對建造‘中國天眼’的科學家們更加崇敬。”郭臻説。

擔任筲官中物理科主任的余紹輝説,比起在教室裏講授,相信學生們實地參觀“中國天眼”受到的 啟發會更深切,內地和香港科學育人的理念是一致的,希望今後能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交流和培養。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很快結束了,來自香港的學生們紛紛走下觀景台。看着遠處連綿的群山以及掩映在夕陽之下格外炫目的“中國天眼”,有些同學還不願離開。

“‘中國天眼’能夠發現人類肉眼發現不了的外太空信息,這不僅拓展了中國人探尋宇宙的視野,也拓展了全人類探秘宇宙的深度和廣度。”林嘉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