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产卵以后,大部分雌虫就完成了作为母亲的职责。不过,有的雌虫会照顾自己的卵和若虫。它们会定期清洁虫卵,防止虫卵长霉,还会保护若虫免遭掠食者攻击。若虫成长过程中会蜕皮4次~6次,最后一次蜕皮后,它就变成了成虫
[3]
。
形态特征
蠼螋很容易辨认,它们的腹部有由尾须特化而来的钳状或镊状的
尾铗
。除蝠螋亚目和
鼠螋亚目
成员的尾铗已缺失之外,1900多种蠼螋中的大多数都有尾铗。两性的尾铗在形状和大小上有所不同。尾铗是一种多功能的器官,求偶和防御时均可用,有时也用于清洁和折叠后翅
[4]
。
蠼螋的扁平的背腹区分明显,体型狭长,体长一般4~50毫米,仅有一种蠼螋的体为前口式,换句话说,它们有向前突出的下颌,细长,呈念珠状;感官系统中,触觉和嗅觉起重要作用,为了感知外部环境,它们的触角总是在不停地动;蠼螋的复眼很大,但缺少单眼;前翅短小,通常都够不着腹部第三节;扇形的后翅在静止时通常折叠于前翅之下;有些种类的蠼螋完全没有翅膀。由于体节具有可伸缩的特性,蠼螋的腹部可以自由弯曲。尾须成钳状,不分节。蠼螋的体色呈褐色、黑色、棕黑色或橘褐色,也有乳白色的
[4]
。
蠼螋
(2张)
常见种类
种类
|
特征习性
|
---|---|
日本蠼螋
|
日本蠼螋
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地下或枯枝烂叶内或棉铃的苞叶内,阴天或傍晚出来活动。雌虫产卵常数十粒成堆,有较强护卵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一旦受惊频繁或遇条件不适宜时,会将自产的卵搬迁或自食掉。成虫有趋光性。杂食性,什么都吃,一般出现在卫生间和厨房
[5]
。
生活史复杂,为
不完全变态
。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雌虫产卵可达90粒。若虫蜕皮5次,外形与成虫相似、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
[5]
。
|
蟹蠼螋
|
这类蠼螋足短,多数缺乏后翅,在有些种连短小坚硬的前翅也没有。许多种呈暗色调,有黑褐色、黑色,或微红色并带有淡黄色或红色的斑纹。触角少于20节,有一对短小的腹部尾钳,但雄虫上可以不对称
[6]
。
|
普通蠼螋
|
这类细长的蠼螋外形多变,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有暗淡的足和线状触角。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钳高度弯曲,而雌性的相对较直
[6]
。
|
红蠼螋
|
也称为长脚蠼螋,因为其有长的触角,是相对活跃的种类,呈红褐色。它们通常有翅,尽管有的种无翅。常见种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条纹
[6]
。
|
分布范围
蠼螋
(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