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 名
- 鼂错
- 所处时代
- 西汉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颍川(今河南禹州)
- 出生日期
- 约 公元前 200年
- 逝世日期
- 公元前 154年
- 主要成就
- 移民实边、削藩
- 主要作品
- 《论贵粟疏》 、 《言兵事疏》
- 本 名
- 晁错
- 官 职
- 御史大夫
生平经历
太子智囊
献策御边
汉廷策问
景帝宠信
进言削藩
七国之乱
腰斩东市
主要成就
政治贡献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
司马迁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
班固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
-
王夫之 :“入粟而拜爵免罪,晁错之计,亦未失也。其未为失计者,非谓爵可轻而罪得以赀免也,谓其可以夺金钱之贵而授之粟也。轻意折色,有三易焉:官易收,吏易守,民易输。三易以趋苟简之利便,而金夺其粟之贵,则宁使民劳于输,官劳于收,吏劳于守,而勿询其便。此参数十世而能纯成其利,非俗吏之所知也。”
-
李贽 :“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
鲁迅 :“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鼂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
苏轼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
梅曾亮 :晁错以术数授景帝,景帝悦之,用其计削七国。七国反,景帝乃诛错。君子日:术不可不慎哉。以盗之术授人而保其不我盗,且曰是必不疑我为盗,虽至愚者不出此。错之智曾是不愚人若也,哀哉!
死因解读
人物性格
强行削藩
谏帝亲征
议杀袁盎
景帝取舍
史书记载
后世纪念
晁错墓
晁错祠堂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