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宋熙东高中毕业。此时的他坚持要搞音乐,但是遭到了家人尤其是父亲的极力反对。在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宋熙东毅然决定要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并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闯荡,开始了 北漂 的生活。
初到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有过多少挫折,多少坎坷,宋熙东自己也记不清了。在度过一段颠沛流浪的日子之后,宋熙东遇到了一位蒙古族老乡,并辗转认识了 腾格尔 苍狼乐队 ”的首席马头琴师——全胜(布仁特古斯),全胜帮宋熙东在清华大学南门一个酒吧找到了一份工作。渐渐地,他结识了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很多老师和同学,并经常向他们请教音乐知识。在酒吧工作一年后,宋熙东辞掉了工作,去全胜和图利古尔(苍狼乐队键盘手)那里帮助他们打理录音棚。在录音棚,宋熙东接触了很多音乐大师,也学到很多知识。给腾格尔录音时,宋熙东经常向他请教唱歌方面的技巧,受益颇多,期间,他还有幸担当了 德德玛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前期录音工作。那几年是宋熙东最快乐的学习时光。
自己是满族人,所以宋熙东一直就特想知道自己民族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身边搞音乐的朋友多了,这样的想法就愈加强烈。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搜索,想找到一些关于满族歌曲的信息,可遗憾的是,网上能找到的,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描述,而没有音频资料,这促使宋熙东想要探究满族音乐,加强了他研究和发掘满族音乐的决心。
机缘巧合, 2006年 末,宋熙东认识了他的铁哥们完颜苏勒,苏勒也是满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学习满文,满文文才相当不错。自此之后,宋熙东便和苏勒一起并肩奋斗,学习满语文,创作或改编满语歌曲。宋熙东改编创作满语歌曲时,都会找苏勒一起推敲,力争将歌词改到更好。俩人堪称创作上的“黄金搭档”。此间,除了自己钟爱的满族音乐艺术外,宋熙东对满族的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也充满兴趣,并对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加深了认识。此后,宋熙东也认识了更多的学习满文满语的朋友,几年间的学习已经能和众多的满族朋友一起使用满语对话交流,大家经常在一起用满语尽情的聊天、歌唱。
2009年10月份,宋熙东又北上前往黑龙江省的 富裕县 三家子村以及黑河辖下的各个满族村屯采风学习。他找到了很多会满语的老人,当宋熙东把自己制作的满语歌曲唱给老人听的时候,老人们都感叹:“原来满族话和满族歌还没有丢啊!”这使宋熙东愈发有了信心和动力。随行的东北传媒大学的学生用DV记录下了这次采风的全程,由吉林电视台协助,制作成了纪录片《最后的巴图鲁》。
2010年11月,宋熙东前往内蒙古,内蒙古汉语卫视《 蔚蓝的故乡 -音乐部落》栏目对宋熙东进行了专访,12月4日播出了《满语歌者宋熙东》节目,为观众展示了满语歌曲与满族传统说部,令人感动。
2010年12月12日,宋熙东受邀参加了在 中央民族大学 举行的《春晚e起来 我是大明星》,给观众带来精彩节目,其用满语填词演唱的《甩葱歌》受到观众热捧。
2011年初,宋熙东应邀参与了好友 沈傲君 《沈傲君家乡的年味》节目的录制,在节目中演唱满语《酒歌》,给大家带去新年的祝福。
2011年以来,宋熙东到各地采风,寻找记录当地的满族风情,曾先后到内蒙古、吉林、辽宁,四川等地,与当地朋友们交流互动,勉励正在努力学习满语的朋友们。
2011年岁末,宋熙东又启程北上,前往黑河等地采风,看望曾给予他很大帮助的满族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