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28
日是第
13
个
“
世界肝炎日
”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
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
。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肝炎有哪几种?
肝细胞炎症损伤,引起转氨酶等指标升高,统称为肝炎。肝炎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平时我们常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同。在我国,乙肝和丙肝最为常见,又常因病情迁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肝炎的典型临床症状?
●
急性发作可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没有饥饿感,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厌吃油腻食物,活动后易感疲倦,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
“
三黄
”
症状等。
●
病情迁延发展可导致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蜘蛛痣和肝掌症状。
肝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
、血清学的检查
病毒系列,如甲肝抗体、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以及各种病毒的
DNA
或
RNA
定量检查;另外还包括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相关的检查。
2
、生化学方面的检查
了解肝炎的损伤程度,比如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氨等代谢性的指标。
3
、影像学方面的检查
肝胆系统的彩超可以作为首选,能了解有无慢性化的肝损伤和脂肪肝,肝占位病变,肝硬度和脂肪含量测定,评估有无典型的肝硬化的表现及脂肪肝严重程度。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也是非常准确的影像学检查。
4
、组织病理学的检查
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肝炎,可以通过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来明确疾病的类型。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戊肝
常见的传播途径为粪
—
口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丙肝
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
与乙肝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但是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家居厨房保持清洁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2
、接种疫苗
目前完全治愈乙肝率低,所以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国目前有针对甲肝、乙肝和戊肝的疫苗。其中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供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我省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
“0
、
1
、
6
月
”
,共接种
3
剂次;首针乙肝疫苗应在新生儿出生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
18
月龄和
24
月龄各接种
1
剂次,共接种
2
剂次。戊肝疫苗适用于
≥16
周岁易感人群的接种,推荐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免疫程序为
“0
、
1
、
6
月
”
,共接种
3
剂次。
3
、采取乙肝母婴阻断措施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的妈妈应该定期检查、可予药物母婴阻断,宝宝出生
12
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
1
针乙肝疫苗,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4
、切断传播途径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不接触、不输入来源不明的血液;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去正规医院拔牙;杜绝不安全性行为等。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5
、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加强身体免疫。
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病毒性肝炎
●
大部分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没有症状,主动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尽早开始规范治疗。
●
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使大多数甲肝、戊肝患者完全康复,可清除丙肝病毒感染、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风险。
●
不等待是防治的关键,早诊断早治疗,别让等待延误了病情。
如何看乙肝检测报告?
温馨提醒
很多人知道家人同事患有病毒性肝炎后担心自己被传染,其实日常学习、工作、共用办公用具、握手、吃饭、拥抱等生活中无血液暴露的接触,理论上不会传染乙肝、丙肝和丁肝。只有甲肝和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需要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但是如果是结婚等亲密关系,建议婚前检查各项肝炎病毒指标,如是阳性请尽早规范治疗。
来源: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