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营业态方面,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有什么不同?

在维基上面看到一句话:在流通產業而言,「购物中心」卻是一種業態(即經營型態),有別於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商店…等經營型態的分類。 这种区别在哪? …
关注者
423
被浏览
102,25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主要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1、购物中心是租赁模式,店方的盈利是靠租金,经营商家各自为政,自主权较强;百货公司是联营模式,店方的盈利靠各经营商家的扣点(即销货额有多少要扣给店方),店方和商家即供应商休戚与共。这一点是最本质的区别。

2、购物中心往往经营面积比较大,超过百货公司;同时经营的业态也比较多,吃喝玩乐购全都囊括了,而百货公司主要限于购。

但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又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相互竞合。例如有很多百货公司入住别人的购物中心,如西武百货、伊势丹百货、百盛百货等都在国内或国外入驻当地的购物中心。另外,现在也有购物中心开始拥有自己的百货品牌,形成连锁,例如万达广场的万千百货,宝龙广场的宝来百货等,目前这种模式逐渐兴起,体现出商业地产竞争向纵深化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个人认为,购物中心,即Shopping Mall的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商业的主流,如果作为职业人想进入商业的话,可考虑从一开始就进入这个领域发展。原因有以下主要两点:

1、消费者Shopping模式的变化。未来商业的竞争是体验方式的竞争,货品同质化的今天已成为了最基本的元素,人们购物逛街更多的是寻求一种体验,一种精神上满足,而不再仅仅局限在货品本身的物质满足上。而Mall的吃喝玩乐购的多元化、大体量供给将远远超出百货公司所能带来的体验效果。同时,电商模式的兴起也将会大大分流百货公司的销售份额,使百货店沦为电商的试衣间,而体验式消费却是电商所不容易替代的。

2、店家和供应商地位的变化。百货时代,店家是绝对的主导,牢牢掌握话语权,供应商任人宰割,扣点、进场费、卖场费、促销费、店庆费等等名目繁多的费用,都是按照店家的意思乖乖就范,费用负担很大;再加上专柜位置的随意调换、营业人员的强行安排、与店家管理人员个人关系的维护等等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又导致了很多不确定费用的产生;还有,店方促销计划的不确定性,使其与自己的全年规划不符,导致无法做好全年营销安排。林林总总,导致供应商和店家的矛盾不断尖锐,但因为店大欺客,只能无奈的忍耐忍耐再忍耐。但随着每个城市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容,新店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作为供给方的厂家或者供应商,他们的货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各店对货源的争夺,供应商的地位开始提高。而Mall的租赁模式,合作方式简单,经营商家交完租金后基本再没有其他事事了,自主权很强,而且还会得到店方很好的服务和尊重,其作为业主成为了上帝的角色,这与百货公司的地位形成鲜明反差,从而加速了供应商更多趋向进驻购物中心的意愿。

因此,不管是从消费者的感受来讲,还是从合作模式来看,购物中心将是未来的商业方向,成为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