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片尾
风靡全国却没得过奖
1987年,《黑猫警长》拍到第五集,原著的内容都拍完了,新的内容戴铁郎不是没有想过,但因为做这个动画积累了诸多“不开心”,所以没有下一稿的剧本出来。按照那则知乎热帖和印希庸的说法,戴铁郎在美影厂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长期坐冷板凳。
据印希庸透露,戴铁郎当年灰心的原因之一就是《黑猫警长》空有社会反响,但没什么奖项,也很少走出国门。
美影厂当年是中国电影的“创汇大户”,因为动画片的政治因素比较淡,所以成为出口最多的片种,但风靡全国的《黑猫警长》几乎没怎么被出口。印希庸说:“这个片子那么走红,老百姓那么认可,可是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奖,厂里压根就没有上报。那个年代不是今天看市场的年代,奖项在老一辈艺术家心目中还是有分量的。可是当时厂里根本就没把这部片子往上报。戴老另一部获得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章的动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也是阴差阳错之下误寄而得到的。”
无法得到应得的荣誉令戴铁郎灰心,因此在制作《黑猫警长》第五集的时候,他曾企图下“杀手”,让黑猫警长把反派“一只耳”打死,让故事彻底完结,还是印希庸拦住了戴老,让他“留个悬念”。
至于令观众们念念不忘的“请看下集”,印希庸说只是惯性地使用了之前几集的片尾。“以前所有的动画片片尾都是一个形式,就是一个大大的‘完’字。我们想玩出点新意,不要用‘完’。结果这个片尾给大家的印象很深。”
对于评奖的事情,《雪孩子》的动画设计、1980年代后期任美影厂厂长的常光希,透露了当时厂里送选出口和评奖影片的一些考虑,“从出口来说,它(《黑猫警长》)和大多数美影厂出品的作品不同,并不是一个特别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东西,科普性比较强,但艺术性并不是阳春白雪的那一类。而且它作为一个系列片,更新潮,但在评奖方面并不是太符合那个年代单集影片评奖的一些规范。”
常光希说,厂里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衡量,而且那个时候还是集体主义至上,可能忽略了戴老本人的一些感受。
“一只耳”当年差点死翘翘
退休导致没有第六集?
而按照网上那个热门知乎问答的说法,《黑猫警长》没有第6集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那一天——戴铁郎先生的原话:‘那天我被叫去人事处,他们递给我一张退休证,说我年龄到了,该退了。那一瞬间我愣住了。醒过神来后,我一句话没说,拿了退休证转身就走。’”
关于这一点,印希庸表示网传有“断章取义”的成分。根据澎湃新闻记者调查,《黑猫警长》并不是戴铁郎在美影厂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1990年代初期还编剧、导演了《森林,小鸟和我》、《警犬救护队》等。
戴铁郎是61岁退休的,确切退休时间是1991年9月。印希庸说,“他是拿到退休证7天就‘滚蛋’,其他人哪有这个速度,都会再留一阵的。”
对此,严定宪表示当时自己并不清楚个中缘由,但他认为无论是哪位领导的决定,既然是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应该“给年轻人腾位置”,“美影厂是国营的制片厂,每年只有700分钟的固定配额,整个美影厂有近30位导演,新毕业的不少年轻人分配到厂里干了好多年还没机会独立指导影片。虽然今天我们也承认用年龄限制导演的创作是不科学的,60岁其实正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时候,他也完全有创作的能力,但是考虑到当时体制的现实情况,作为老同志,我认为戴铁郎不应该有那么多怨言。我也是60岁退休就不让我做片子了,我心里也有很多不舍啊。”
关于退休,多年来戴铁郎还有一块心病,除了不能继续做《黑猫警长》外,是他觉得自己完全符合离休的条件,但厂里却只给他退休的待遇。(注:离休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
“他(戴铁郎)从小就是红色家庭出身,有在香港活动过。不过因为父亲从事地下工作,中途断了线,有一段时间被雪藏,工作无法坐实考证,离休干部的待遇就此无法落实。”印希庸为戴老打抱不平,“上影厂的前身天马美术制片厂当时是共产党的外围基地,后来整个厂的职工都是离休待遇,连望风的小弟都是。戴铁郎11岁就开始背着竹筒送情报,在海外也帮父亲做过不少地下工作。说他不符合离休条件,他心里怎么能平衡?”
戴铁郎前几年还在争取离休待遇,直到最近,印希庸说他才逐渐放弃了这个念头,打算“认了”。
印希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戴铁郎在美影厂的“不得志”早在《黑猫警长》问世前就一直如此。据悉,戴铁郎的父亲曾跟着潘汉年做情报工作,所以戴铁郎从小是许多当时大人物都认识的“红小鬼”。初进美影厂时,他也是一时风光,和他同班的几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班同学的档案都是他一并带来上海的。后来因为父亲受到潘汉年问题的牵连,戴铁郎这个“红小鬼”成了“黑小鬼”,多年没有正儿八经干过特别重点片子的重要职务。而潘汉年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当时戴铁郎已经52岁了。但戴老始终没有放弃艺术上的追求,不然也不会有《黑猫警长》了。
戴铁郎退休时的厂长常光希表示对戴铁郎不满退休待遇也“略有耳闻”,“如果他(戴铁郎)真的是符合条件的,厂里应该通过一些努力让他得到应有的待遇。”
多少小朋友为这一幕哭泣过
《黑猫警长》的版权问题
关于《黑猫警长》停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版权问题。严定宪表示,“原作的故事拍完了,后面原作者没有写出新的故事来,可能戴铁郎要再重新构思新的剧本,这其中的版权也有一些阻碍。”
印希庸则完全否认了这一说法,“那个时候完全没有版权这方面的意识。完全是胡说八道。”印希庸还透露,退休四五年后,戴铁郎和科教片厂曾经有过一次对《黑猫警长》后续的失败尝试,但当时失败不是因为版权的问题。
事实上,《黑猫警长》确实曾存在版权问题,并且是上海首例著作权纠纷案的主角。
戴铁郎那五集《黑猫警长》是根据诸志祥的同名作品创作的。据《新民晚报》报道,动画片《黑猫警长》每集都为诸志祥署了名,还支付了稿酬。但自动画片在电视台一炮打响后,美影厂和几家出版社合作,发行了《黑猫警长》的动画连环画,甚至还出版了连环画单行本,但这些都没有署名“原著人诸志祥”。文稿费及印数稿酬2.4万余元,尽数给了改编人戴铁郎。1987年6月下旬,诸志祥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认为上述行为侵犯了他的版权及署名权。经过调解,由戴铁郎赔偿给诸志祥2880元,诸志祥当庭撤诉。
年近70岁的诸志祥今年12月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透露,他当年实际写了100多个黑猫警长的故事,总篇幅达30多万字。虽然自己最终赢得了官司,但剩下的故事就再也没有机会走上屏幕了。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年导演戴铁郎已经准备着手编写、绘画接下来的《黑猫警长》,连动画片中的小动物形象都已经选好,却因为诉讼的原因,把稿子都撕掉了。
2010年,美影厂重启《黑猫警长》的大电影计划,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部。第一部是根据戴铁郎那五集的内容整合的,所以导演署名是他。
《黑猫警长》的第二部,戴铁郎挂了个顾问的名,但具体创作交给了厂里的年轻人,没有过问太多。第一稿出来的时候,戴铁郎看过,并不算满意。目前,第二部《黑猫警长》依然在制作中。
多少小朋友当年被这个场景吓到过
热心网友为戴老征集玩具
说起戴铁郎近日再度获得网友们的关注,常光希非常感慨,“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和老艺术家的感情令人感动。戴铁郎其实是比我高一辈的前辈,我们都很尊敬他,也听说后来他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感觉比较失落,跟厂里联系也少了。美影厂里的导演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机遇。有些人可能机遇不是很好,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这其中有环境体制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历史原因,美影厂有很多老帐,谁是谁非现在很难说清楚了。”
由于那个关于《黑猫警长》的知乎热帖近日在各个社交网站中传开,印希庸说自己已经接到了大量记者和热心人的电话。帖中提到戴铁郎非常喜欢黑猫警长的周边玩具,自己却没有几件的心酸,网友们自发发起了“给黑猫爷爷寄明信片和黑猫警长周边”的活动,令他感到欣慰。
印希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戴老现年85岁,爱人、女儿都已过世,唯一的儿子在三个月前健康方面也有了问题,由于儿子没有成家,如今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料理50多岁的儿子,幸得儿子的同事帮忙料理。如今整个生活状况忙乱,不希望被打扰,也无心翻陈年旧账,所以印希庸帮他挡掉了一切采访。
说起对戴铁郎的印象,严定宪与戴铁郎曾是大学同班同学,后来又一起分配到上海美影厂。“当时的同学,个人有个人的性格和艺术偏好。戴铁郎一直就喜欢带有科技元素和色彩的东西。性格嘛,有时候很开朗,有时候又很内向,比较琢磨不定。”
常光希对“黑猫爷爷”的印象是,他年轻的时候更开朗活跃一些,年纪大了之后越发变得内向,不爱说话。“而且他的自尊心很强,可能有些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求求人也能帮他点忙,但他是不求人的。”
身为好友与学生,印希庸一直与戴铁郎保持往来,他觉得戴老是个很有童心的人,退休之后都依然关心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而且戴老是个要强的人,不希望媒体把他的境况写得凄凄惨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