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广州110,请讲!”“我的母亲不见了!她有老年痴呆症,今天上午出门之后到现在都没有回来!”“您母亲今年多大年纪?离家时穿着什么衣服?”……

在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员汪英伦一边细致地询问着报警人,一边快速地记录报警信息。在600平方米的接警服务大厅里,询问声与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180多名接线员每天工作四班倒,24小时值守,守护市民的“生命线”。

广州市公安局110接处警大厅。朱皓 摄

2021年1月10日,全国首个报警服务台——广州110台将迎来35岁生日。有危难找“110”深入人心。作为连接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110如何一步步演变为警察队伍的标识和符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敢为天下先 时代召唤“中华之最”

时间拨回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幕初启,大量的人流、物流、财流,流向以广州为中心枢纽站的珠三角,广州治安状况面临空前的压力。面对新挑战,主动改革应变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反应能力,以快制快,从而掌握主动权,广州公安开创改革之先河,首设110报警服务台。

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秘书科二级高级警长曹红斌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公安局曾设立过00“盗警”电话,但由于电信局线路陈旧,故障较多,经常出现串线、错号、断线等问题,因而停止使用。为满足需求,广州公安对报警系统进行了整体化升级。

80年代广州110报警服务台工作场景。新华网发(资料图)

1986年1月10日,全国第一个110报警电话在广州拨通。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设立后,公安部专门派遣工作组到广州进行调研。1987年6月9日,公安部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下发《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此后,全国各地110电话报警服务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公安部要把广州的经验作为指引向全国推广。”曹红斌说。1996年3月,广州110报警服务台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式确认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

广州110报警服务台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新华网发(资料图)

110报警服务台自1986年发源于广州,很快就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警察成长,逐渐成为公安队伍的标志,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依赖。每年1月10日,是全国110宣传日。如今,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子又多了一重深刻的含义——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志当存高远 争当平安战线“火车头”

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与每个人安全感、幸福感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平安广州建设的主力军,广州公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坚持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2年,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接处警工作全市区域统一的超大城市,有力提升全市公安扁平化、智能化指挥调度水平,而广州110指挥中心也升级为广州治安防控体系的“大脑”。

广州市公安局联勤指挥中心。新华网发(资料图)

“我们将全市的数据融合到一个平台上,经过分析研判,对之后实行精准防控、分区域防控、点对点防控,以及对整个广州治安形势的判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处处长李胜强说。

在广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现代化的指挥信息大屏上实时显示全市警情动态,一条条警情信息在这里汇集和研判,一个个处警指令又从这里快速下达给相关实战部门。

作为广州110报警服务台的第一代接警员,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处二级高级警长杨蕴华见证了广州110如何从50平方米的房间、4台电话、人工填写接处警单,逐步发展成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支撑,精准、快速进行指挥调度的“公安大脑”。

第一代接线员杨蕴华在开通初期的广州110报警服务台工作。新华网发(资料图)

1987年12月的某天夜晚,正在值班的杨蕴华接到当时番禺县公安局的求助,请求110报警服务台配合协助办案。杨蕴华快速反应,一方面通知铁路方面配合,另一方面通知沿线的交警给他们的警车放绿灯,通过一系列工作及时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这次精彩的配合也让杨蕴华成为110报警服务台第一个立功的人。

近年来,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瞄准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与应用,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了指挥调度一体化应用平台,实现从情报到指挥再到行动的闭环运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实指挥、做精信息、做强科技、做严防控,确保我们整个指挥系统耳聪目明,在目前推行的六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础上,加上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推动整个指挥体系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李胜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