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没读研的米饭  ·  javascript - How can ...·  1 年前    · 
威武的汤圆  ·  4769(S, F) A Kerberos ...·  1 年前    · 
发呆的作业本  ·  在cmd下可以import ...·  1 年前    ·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马上又到高考季了,估计来搜这个学校的都是想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大概,那我就来点针对性的吧!

1.关于报考 ,大家都不想浪费一分,那四川轻化工大学可以作为你志愿填报的大学(不是学院)的守门员,根据这个原则你可以尽量先考虑其他学校,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四川轻化工大学,对于学子而言你是稳赚不赔;

2.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川内大学的排名, 总结就是本学校是川内大学(不是学院))的守门员,从整体实力来说(除了一些特别的专业学校,例如艺体这种)在轻化工这里是整个川内大学的断层处,而且这个断层是巨大的,至于怎么得出来的,你可以自己详细去对比川内大学;

3.环境 ,单纯说 学校环境 的话,川内大学不在前三也在前五,寝室、食堂、教师、图书馆空调全覆盖,四人寝、热水,我在学校几年冬天没买过厚衣服; 学习环境 ,这个和学院有关、班级有关也和你的交友圈有关,毕竟这里是二本,整体懂得都懂,但是挑单个来说,每年考上92双研究生的也不在少数,我本科班一战二战考上研究生的整体大概对半开; 教师水平 ,我在学校时候认识的老师除了个别我觉得都挺好,和颜悦色,少有见到那种高高在上的老师,而且学校现在大力引进博士教师,硕士生上讲台的逐年减少,博士给本科生当老师我觉得是足够的,我读书的时候单独私下问老师问题,他们都想办法给你解决,而且巴不得你去问他;

4.校区, 报本校专业的时候先了解一下学校的专业校区分布情况,所有本校学生大一一般都在自贡李白河校区,之后根据专业不同去自贡汇东校区或者宜宾校区,这是根据专业划分的。

这就是一个本校的一个大概,更详细的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


这篇文章可以说完全能让你了解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历史/优势学科/校区特点/专业的校区分布,文章有点长(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后半部分是一些作者的所见所闻)作者也是分了好多次才写完,还在持续更新中。(四川轻化工大学欢迎你)

说明一下, 四川轻化工大学 是综合性大学!!每次遇到好多学弟学妹总是担心学校的文科专业。学校现在的定位是-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且在同分数段内轻化工的文科专业实力在川内也是最强的。(四川省只有3所高校招收师范类的研究生-四川 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比如轻化工不招收师范类的本科生,但是却要招收学科语文,学科英语,学科思政,学科体育这4个师范类的研究生专业,而且还有好几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类的研究生专业,是不是很意外 ,因为我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下巴都惊掉了。。。)(这段话是搬的另一个学长的)【更新一下现在有教育类硕士点的又增加一个,成都大学】

文章中有我给新入学师弟师妹的一些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我在这所学校好几年,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好的老师坏的老师都遇到过。我看知乎上有几篇文章黑我们学校,不管你怎么黑,16级的我,从黄岭校区到汇南校区再到宜宾校区,一步步见证学校由学院到大学,又弱变强,这是我亲眼所见。不要以自己遇到的一点事上升到学校,否定整个学校的努力。我们在校的时候有抱怨有不满,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来这个学校,来这个学校又是为了什么。在你大学的一路上你会遇到很多人,但最后陪你走下去的只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也只有几个,我进校的时候一间寝室大一八个人,大二六个人,大三大四4个人,最后毕业的时候我们寝室四个人两个研究生、一个选调生、一个上市公司工作。大学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学习的地方,最后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决定,而轻化工给你的学习至少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环境。


带着偏见来看学校的,特别是有的自贡本地人。真的该客观看待学校搬走一部分这个问题,就像两个人吵架,不可能只有一个人错了。看看下面这张图,基本就是过去十多年自贡对学校支持的一个真实写照。

这次疫情期间四川轻化工大学接受的社会各方的捐赠


我谈一谈自己在这所大学的四年。

我是四川2016级的考生,高考分数523分,四川省排名78000左右,当时学校还是叫四川理工学院。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还以为学校是在成都,最后发现是在自贡。但是我并不后悔当初报这所学校。

1965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决策,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作为教育部重点高等学校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内迁部分保密专业,选址自贡黄岭创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对外称之为“652工程”)

对这段描述有问题的去找百度,谢谢。


对于2016级来说,我们是很特殊的一级,是整个大学承上启下的一届,见证学校成长,对学校也有特殊的感情。我们是学校最后一届大学四年搬校区最多的一届,大一黄岭校区、大二自贡本部、大三大四宜宾校区。

根据学校战略的调整16级以后入学的新生已经不用再去黄岭校区了,我们就是黄岭最后一届,以后的学生部分专业大一在自贡之后三年在宜宾,但是黄岭校区做为学校的“黄岭精神”发源地被保留下来,建立了彩灯学院。

开学:

黄岭校区平面图

乘车一路到自贡,再坐车到富顺,继续换面包车到邓关一路堵车上黄岭校区,从繁华的城市一路到县城再到乡下,从激动到莫名失落基本就是我当时的感受。认识的好多同学都说学校位置好偏呀,在我们之前的几届,邓关到黄岭的路没有铺水泥的时候,很多送学生来大学的家长开车原路返回复读去了。但是这些仍然阻挡不了我对这所学校特殊的感情。

一进校园的横幅
女生宿舍门口的香樟树

黄岭校区最显著的特点是绿化面积超乎想象,与其说整个校区都是树,还不如说校区是建在林子里的,满校园的香樟树,大热天的时候都不用拿伞,因为太阳真的穿不过树林。

去教学楼的路
夜晚回男生寝室的路

军训:

我们也是最特殊的一届,军训10多天每天基本都在下雨,所以基本没怎么站军姿,连教官也说上天照顾我们,早上出去军训,队刚站好雨就开始下,然后就是回寝室整理内务。每天早上起床我们都期盼着下雨,上天也一直都在满足着我们。17级的就比较惨了,有了我们这一届的教训,学校在17级的时候准备了雨衣,下雨还是要军训,看的我们这群16级的学长好快乐。

军训时候拍的校门照片
我帮室友在晚上拍的照片
军训期间
军训下雨回寝室整理内务
帅帅的辅导员

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庹校长对我们说“你们这一届将会见证我们学校升大”,确实庹校长没有骗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终于在搬来自贡50多年以后成为大学。

黄岭的开学典礼
一路走来
我考上学院,学校努力升大

离开黄岭:

其实当初我们知道要去市里的时候都很开心,现在想来毕业了最有感觉的校区还是黄岭,大四我们还回到老校区看过,真的感慨万千,黄岭真的是一个静心学习的好地方,承载这我们大学最好的回忆,最悠闲的大一遇上最优美、宁静的校园,真的好喜欢。

大一时在学校外面邮政租一个一天30租金的自行车,约上几个同学骑车出行到花海、自贡市区、乡下不知名的景区、农村的小路、富顺县城,天快黑的时候再回到学校,吃上一顿在学校外面炒菜店的小菜,一天就是这么美好,总有着无限的精力在小乡村“自娱自乐”。

没有经历黄岭校区的师弟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我们学校的“黄岭精神”是什么,也无法理解从上海内迁化工专业到一个西南地区乡下支援三线城市的励志故事。从大城市到小乡村的失落可能也是几十年前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辈们的真心感受吧,很高心我误打误撞成川理结尾的一届。

我现在都有一个习惯,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会说我是理工学院的,或者四川理工的,这是我最后的倔强。

自贡本部:

大一读完我们这群乡下学生都该进城了,有的专业直接去宜宾,而我去到了自贡本部再读一年。

在自贡也有我好多的回忆,汇北校区外面的“地沟油一条街”美味的炒菜,汇北校门对面的菌汤兔,卫校边上的排骨,汇南后门街道的鲫鱼面,营盘校区外面巷子里的“厕所兔”、“大安烧牛肉”,还有有点贵的自贡灯会,和恐龙博物馆。

自贡本部操场
自贡本部校门

除了吃的,最记忆尤深的还是大二时候每天早上上到晚上的专业课,和期末考试死亡挂科一门的所谓大学圆满。

宜宾校区:

和黄岭校区和自贡校区相比,宜宾校区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所有想象。超大的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宽敞的图书馆、热水空调四人间的寝室、超齐全的设施。

图书馆与教学楼
寝室下面的绿地
四人间的寝室
宜宾校区图书馆和湖
宜宾校区校门

黄岭校区是60年代的建筑有着历史的时代感,自贡本部是90年代朴素的建筑风格,宜宾校区就是现代建筑的大气。

毕业:

陪着学校从黄岭坡到自贡市区再到宜宾、从偏僻到繁华、从懵懂到成熟,我们也该和学校道别了,开始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祝母校越办越好。


学校实力的话,干不过地理位置好的其他川内大学,但是其他的二本院校没有一个能打的。

这所学校最不该的地方在于地理位置确实过于偏僻,但是也不能埋怨,如果在成都我的分数是考不上这所学校的。学校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就证明了一件事,一个五线城市确实养不起一所大学,所以学校也在积极的求发展,在宜宾校区建学校,两地办学给了自贡压力,才让自贡给钱给地在自贡城区以外修建了新的校区,然后把本部边上的卫校也划给了理工。

如果要我在川内推荐二本学校的话,我还是推荐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校本身努力在突破地域限制的格局,可能有的同学觉得收分还没有川内的某些学院的收分高,所以学校不好,那为什么18年升大的时候不是那些学院,而是四川理工,当你稍微了解学院升大所需条件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下一个川内能升大的学院还差的远呢。四川理工每年招生都在10000左右,是其他学院甚至其他大学的2到3倍的招生人数。但是其他的学校也并没有把我们学校在川内的收分线拉的太远,学院大概也就在几分,那说明我们还是有我们自己的实力。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下川内大学,我发现到四川理工这里就是整个川内大学的分界线了,后面的学院和前面的大学就实力来说真的差的太远了,好多学院连硕士点都没有,多的也就几个,如果按当初四川理工升大的条件,下一个学院按这个条件来升大的学院我估计5年甚至10年都不会再出现,川内大学已经固化了。(如果在十年以内有学院还能升大的话,就只有川北医学院和成都医学院)

学校是川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所以趁着学校这几年招生规模还比较大,在还能捡个漏的情况下捡漏吧,毕竟你的高考分数也没有太高。

川内学校在二本招生为主的学校,就只有四川轻化工大学和其他各种学院了,拥有三个重点实验室、50个硕士点、超过5000亩的校园面积的大学实力还是比其他二本强一大截,学校也在申请博士点,期望母校越来越好。



普及一些四川轻化工大学的 冷知识

1.地理位置偏僻不是人决定的,当初从上海搬到自贡的时候,自贡还是四川省经济第二的市区呢,好歹也是当时的三线城市,哪知道经济一路衰败沦落为五线城市。

2.四川轻化工大学代号652、西南科技大学代号651,后者比前者建校早两年,但是学校的位置比前者好,所以差距就产生了。

3.关于升大,其实学校好早以前就想升大的,但是学校面积以及一些指标不满足升大要求,让自贡市给点钱但是市上真的太穷了,拿不出钱就算了,连地也不给批,就这样拖着,好在来了庹校长。庹校长趁着宜宾市要办大学城的机会,在省上开会的时候给省上领导叫穷,说是查查全国50多年本科办学历史的大学现在还是学院的,可能就我们学校了。然后抛出学校的酿酒专业,最后才在宜宾建校区,这也就是我们16级开学的时候,庹校长很有底气的给我们说,我们16级会见证学校升大的原因,因为宜宾建校区,升大的条件就满足了。

4.宜宾校区建立起来以后,自贡市也慌了,因为大学几万人的规模会给一个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黄岭一个小山坡上,因为我们一个校区在上面,我们当时大概有10000多的师生规模,黄岭校区有直接到自贡校区的班车。这么偏僻的地方,上面那小山区因为有大学,一个门面的出租费比城里都多,但是学校搬走以后,前段时间我经过上面的时候,店里面草都人那么高了)有的东西自己有的时候不珍惜,突然失去一半的时候就知道心疼了,终于一毛不拔的市政府还是给钱给地在城外修建了东城校区,而且把边上卫校的地都给学校了(听说是用营盘校区换的,不太清楚)。

5.我觉得我们学校没有对不起自贡市,有人说我们在自贡几十年,合并了自贡的师范校,专科学校最后却带跑了一半学生。其实我想说,连一个大学都养不起,指望同时养三个?要是庹校长没有极力去争取在宜宾建校区的话我们现在还是四川理工学院。

6.学校现在总共有黄岭校区、汇南校区、汇北校区(现在给了一个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当校区)、宜宾校区、李白河校区、成都研究院(还在规划)总共5个校区。

7.自贡汇南校区是以前六人寝改的4人寝、独立卫生间、有空调。宜宾校区和李白河校区一般四人寝、独立卫生间、有空调、有热水。


下面这些就当做是看一个奇闻异事吧!下面这些是学校一些过去式的东西了,现在再去计较这些已经没有多少意义。(非本校学生没必要了解,只当是看小说吧!)

说一说 自贡和四川理工的恩怨情仇 吧,我怕我们毕业以后好多事没人记得了!

我知道自贡很多人现在对我们学校的感情像雅安人对川农搬出雅安,南充人对西南石油搬出南充的感情一样。为什么这些大学都抛弃自己的发源地,搬去成都,还不是因为学校要发展,但是自己所处的地方没有条件支持。

我们学校也是这个情况,学校的先发优势在于建校早,学校高考代码排在大多数川内大学的前面,但是先发劣势在于,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上文描述的黄岭,你以为是环境优美的校园,但是如果你作为家长,知道你孩子高中努力三年最后回到了小乡村,你心里咋想,说的现实点,黄岭连小乡村都不如。

就这样我们还在黄岭待了几十年,从一个妙龄少女熬到了人老珠黄的年龄了,学校排名从全国200多排到了500,然后自贡很多人就说一句“黄岭多好的地方都不要了”(学弟学妹们可能不知道,在黄岭读书给我最恶心的一次是什么,我在邓关买东西寝室聚餐,买了412元的东西,我说老板给我摸个尾数呗,那个老板死活不干最后一句话给我说的愣住了:“你们大学生有钱,还差这点嘛?”当时就给我呆住了)与其说黄岭那里的人说我们不怀恋老校区还不如说我们学生的钱他们没挣够。

终于自贡想起还有我们这所学校了,在自贡市给了我们学校一块地,建立了汇南校区,把自贡师专、自贡高专、自贡教育学院一起打包给我们学校。自贡大多数人觉得我们对不起自贡的原因就在这里,认为要不是我们合并了其他学校,自贡大学还会多几所。但是事实情况是自贡市的经济根本带不动大学发展,连我们一所学校都带不动,别说两所、三所。同时期成立的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石油、西南科技大学等等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学校却在原地踏步。把师专给我们学校你以为是亏了吗?就算师专没合并到今天也顶天也就是绵阳师范和乐山师范的水平,但是我没记错的话,川内有师范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就三个,川师大/西华师范/四川理工你还觉的亏了?

零几年的时候我们学校就意识到自贡这个地方经济不行(自贡在十年的时间里把自贡大的企业都给玩死了,全国闻名的“长征机床”也倒在这十年,现在自贡基本是没有大企业的)然后我们学校就想着在德阳建校区,然后自贡的骚操作就开始了,跑到省上说自贡就这么一所大学,搬走了就没有大学了,然后又给我们学校承诺拨款。搞来搞去省上也不同意了,自贡拨款也没给(自贡最后说给我们的拨款就是汇南校区门前的那个大马路,我笑了)

修建宜宾校区的时候自贡操作和上诉操作差不多最后学校和自贡达成一个协议才让我们搬一部分到宜宾。学校和自贡真的是难兄难弟,自贡位置偏,学校位置也偏,我们学校想大力发展,但是一起这么多年又不能抛弃自贡,明明知道宜宾比自贡好的太多,但是又不得不和自贡签了一个协议,“自贡校区人数要大于其他校区总人数”。为了上面这个协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去宜宾,那就不得不扩招,那就不得不所有新生大一在自贡然后大二部分专业费劲搬去宜宾。扩招又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更没办法更快发展,陷入一个死循环。

总算宜宾校区不负所望,承担整个大学发展的重点,去宜宾的专业都还不错。希望以后学校能打破这个枷锁,那学校就真的能进快车道了。

总结

1.学校没有抛弃自贡,自贡校区还是我们学校承认的唯一本部(百度四川理工的地址学校所在地还是在自贡)

2.我们是自贡出来的学校但我们学校名字不是自贡理工学院,而是四川理工学院,以省份命名的大学在四川哪里建校区都不奇怪。

3.大学是要发展的,总不可能出身贫寒的人,你就要他一直贫寒,有条件异地搬迁脱贫都不行吧?

4.我们搬到宜宾发展更好才能有更好的生源,更好的生源才能更好的反哺城市,学校大一新生都是要在自贡一年的。

5.看不起这个学校的,我也没强行要求你看的起这个学校,有本事考出去更好的大学就去考呀,四川每年几十万的高考考生,一大半连读这个学校的资格都没有。


关于给新生的建议的话,我回答在下面这篇文章了,很有参考价值的。



这段时间我看到学校很多争议,该不该搬出自贡,搬到成都,有感而发。

上文我说过了我是16级的学生,16级是学校一个很特殊的一级,那时候学校还有很多没退休的老师(庹校长来了以后,改革学校很多老师都退休了)这些老师就喜欢和我们这些学生唠嗑,讲学校历史,所以我听说的的就比较多,很多人不知道学校和自贡的恩怨情仇,那就由我来说清楚(这些是我在学习四年所见和听老师同学说的)

搬到成都没必要,但是搬离自贡(至少搬一部分)是必要的,自贡确实很多时候在作死。

1、 合并三所学校给四川轻化工学院

当初合并学校主要有两点原因:

(1)缓解财政压力

(2)因为四川轻化工学院已经和德阳政府谈好了,德阳给地,学校搬过去(黄岭确实太偏了)

为了留住四川轻化工学院(这是自贡唯一的本科大学,六几年的时候川内本科学校原本就少,自贡的四川轻化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现在四川轻化工大学高考招生代码在整个四川省都比较靠前的原因),同时缓解财政压力,然后就把三所学校合并给四川轻化工学院。这一合并,不但没有做强轻化工反而把轻化工教学质量拉低(一大批专科生加上专科老师,这质量不低才怪)。然后自贡人就说理工占了大便宜?

之后学校花了好多年都没缓过来。(在合并之前,四川轻化工学院,在沿海城市都比较出名,而且在沿海很多大学老教授都知道这所学校,因为它是从华东理工大学分出来的一个校区,而且是化学专业全国第一的大学分出来的化学专业为主的学院,四川轻化工学院的黄岭校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施工量一样,你就知道它修建来是干嘛得了)

2. 为了留住这所学校, 自贡承诺划给合并之后的理工1500亩地,却只修建了700亩,其余的地还是高价卖给理工的,后面工业泵的地高价卖给理工,但是100多户的搬迁费还要理工支付,学校哪里来的钱所以一直就荒废着。一所大学主校区面积700亩,简直是在搞笑。

后来学校想升大,但是一直学校面积不满足,主校区面积太小了,学校就找自贡,给点钱或者给点地修校区,升大。反正自贡就是一句话,没钱/没地你自己看着办。

刚好16年来了庹校长,正直宜宾建大学城,依托学校化学里面优势专业酿酒,加上在和省领导开会时叫穷说全国50多年本科办学历史还是学院的,全国可能就四川理工学院了。省上才答应学校在宜宾建校区(这段话还是我们上党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

然后自贡又觉得面子过不去,又去省上说这是自贡唯一的大学,搬走了自贡就没有大学了,学校也是怕了它了,然后就签了一个协议:自贡在城东给我们建一个校区,学校把营盘校区置换以前的卫康院校区扩大主校区规模,学校在自贡的总人数要大于其他校区(主要是宜宾校区)总人数。

四年在校时间,慢慢的也理解了学校的艰难 。本来学校占地面积就小,合并后还分成了三个校区,在黄岭读书的时候老师们早上坐车来上课,上完以后在坐车回自贡,这个局面一直持续了13年(03年到16年)。

学校在03年就已经获得硕士点,对一个省属大学来说,学校资金主要来自省上还有所在地城市的支持。就像西南科技大学,为什么发展的特别快,省上给的钱除了985和211差别都不大,这时候城市就决定了大学之间的差距。按正常发展15年之前早就该升大了,但是最可悲的是,在最不缺地的西部地区,居然有大学因为学校占地面积不够而升不了大学。宜宾对于学校来说是知遇之恩,在宜宾建完校区马上就升大了,因为面积够了(为什么要升大?因为升大以后省上会给更多的研究经费,所以升大并不是虚名,这几年学校科研经费从5000万一路飙升年年破亿)。

庹校长来学校的时候,他心里有一个问题,为啥几十年本科办学还是个学院?于是他拿着升大需要满足的指标,一项一项的对照努力,比如学校面积、还有教师学生的问题(研究生比例)等等,为满足面积问题,算面积的时候把几个校区厕所面积都算进去了,学校面积依然还是不满足。求助自贡市,人家一把手避而不见。于是趁着宜宾市建立大学城的机会(那时候宜宾提出建立大学城,很多答应建立校区的学校都是专职院校)以及某次关于白酒的大会,庹校长求助大会组织者(校友)拿到入场劵。进入会场以后想方设法获得省上高级领导的同意拿到了十分钟上台的机会。陈述了学校在四川白酒行业(泸州老窖和五粮液高中低层领导很多都是我们学校的校友)的贡献,并表示想在宜宾建立一个校区研究白酒。会后宜宾市(泸州市晚了一点)找到庹校长,最后商议才在宜宾建立了宜宾校区,这才满足了学校升大中很重要和卡脖子的学校面积问题。所以之前有人说是学校前书记搞的宜宾校区,至少我知道的消息都是庹校长为主。

学校这些年一直在和自贡的企业合作,比如和中昊晨光一起合作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贡的东锅/长征/电站等等合作了很多项目,当初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也会拿这些合作里面的项目给我们演示如何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为自贡留下了不少的人才,我认识的好多师兄都在自贡当官,搞技术的也不少。学校虽然一直很努力去改变地域的限制,但是奈何自贡市就是对我们爱答不理的,2000年以后学校随着自贡一起衰败了。更到后面连什么乐山师范/绵阳师范/内江师范都觉得自己行了。其实当初自贡师专合并给学校血赚,上面我提到的那三个师范校到现在一个师范类硕士点都没有。

这几年改校名/搬宜宾一路操作下来外界对我们学校意见很大,但作为学校16级黄岭最后一届学生,我经历了学校这些关键时刻,学校现在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地域的限制,但不会再受制于自贡的限制。接下来自贡人的理工学院,宜宾人的白酒学院,我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发展会越来越快,我们拭目以待。

我说要搬一部分,原因是确实是还自贡一个人情,不管当初合并结果如何,自贡还是应该有大学。

为什么要搬,是因为自贡确实经济拉跨,唯一一所大学,你走进学校,学校真的小的可怜。自贡对学校的支持更是少之又少,不搬一部分给自贡压力,自贡更是不会理我们学校,只当我们学生是赚钱的工具。


再次更新:

今天看到师弟师妹们又搬新校区了,师兄为你们感到高兴,终于从饱受诟病的硬盘老校区搬进了具有现代建筑气息的李白河校区。

搬校区的货车
忙碌的新校区

学校在16年从黄岭搬到宜宾校区以后,这几年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又从老旧的营盘校区搬到新建的李白河校区,学校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终于有了大学的样子,不再是那个只有700亩主校区的四川理工学院了,我为自己学校的发展感到高兴。

这几年的变化是在是过于魔幻,谁能想到四五年前还是三个破旧校区的四川理工学院现在已经有两个现代化建筑超过3500亩校区的现代化大学。


大学因城市而兴
学校的十四五规划

学校的目标是在2025年以前拿到博士点(我估计是特需博士点),在2045年进入双一流。

下次更新不知啥时候了。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了,等想起再来继续。

编辑于 2023-07-31 15:47 ・IP 属地四川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