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传统
体育项目
之一。 古代称为
角力
、
角抵
、相扑、争跤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
黄帝
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
据《
礼记·月令
》记载,
周代
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从秦末到
汉景帝
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便敏捷 ,名手辈出,出现了
中国第一部
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
角力记
》。宋代还出现了
女子摔跤
。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
根据文字记载,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
摔跤
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
孟冬
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
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得到广泛的开展。《
公羊传
》中记载,
宋闵公
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脰。”结果,宋闵公被长万摔死。
秦汉
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
车同轨
、
书同文
”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
角抵
”。
1975年在湖北
江陵县
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画面。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前208年)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三名男子,他们 在进行摔跤比赛,气氛紧张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的比赛。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掉跤列为宫廷的一种
娱乐项目
,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 从秦末到
汉景帝
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
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 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
元封
“三年春,作
角抵戏
,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
平乐
馆。”
河南
省
密县
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 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一个场面,
陕西
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荫下对摔。此图足以说明,汉代摔跤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地头也成了摔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百里皆来观”。同时,摔跤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决。
山东
省
临沂
地区
金雀山
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在
吉林
集安
县洞沟高句丽墓壁画上(见图),也有摔跤图象。从出土的文物看,从比赛的场地、服饰或动作等来看,上述漆绘摔跤图和透雕铜牌摔跤图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秦汉两代的摔跤形式已有了不同。
[1]
关于《2020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公布实施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引用日期2022-06-15]
[2] 李宝如,宋守今.中国式摔跤精粹.现代出版社,1996
[3] 纪富礼.中国跤实战技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4] 傅永均,满宝珍.中国跤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5] 纪富礼.中国跤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