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游戏《荒野大镖客:救赎》(Red Dead Redemption) ?
19 个回答
楼上的回答以及门大人的评论已经说的很好了。我再补充一些。我为这个游戏买了xbox360,剧情部分通关三遍,收集完成度100%。
通篇高能剧透
先接楼上一个话头
GS评选十年最佳这个我也看了,我觉得RDR过早淘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这个游戏中期流失太严重,新浪游戏转载的
90%玩家玩游戏不通关 究竟原因何在告诉我们荒野大镖客的通关率只有10%。而我认为游戏至少50%的价值,尤其是感情价值,是通过游戏最后两小时的剧情传达的,这游戏不是Crysis,玩家能否通关对于玩家对游戏的评价影响非常大。
以下是正文:
我想做个好人。——高级督察 刘建明
游戏的成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画面的成功,有玩法机制的成功,有关卡设计的成功,还有敛财的成功。在这所有的成功中,最被人难以忘怀、以至于十几年之后还能津津乐道的,就是叙事的成功。而荒野大镖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它惊人的叙事能力。
如果把剧情缩略了来看,荒野大镖客的编剧一直在做一件事,制造心理落差。我们来看看主角都经历了些什么:
英雄出场——被老友打得半死
寻找同盟——一个骗子、一个怂包、一个psycho
解放墨西哥——打倒皇帝做皇帝
纯情的墨西哥妹子——风流+无耻的文人
思念老婆的华工——自甘堕落
梦想飞天的发明家——摔死
这种落差一直在积聚,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因为社会的不公,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因为贪婪、懒惰,因为种族的歧视,甚至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等等,都走上了悲剧甚至自我毁灭的道路。但是周遭发生的一切都无法改变、阻挠或动摇主角:干掉他的目标,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剧情进展的越多,玩家越相信马斯顿是黑暗中的一道光,世人皆醉,唯主角独醒。而这一份独醒就是沙漏里的沙子,不停的在玩家心理的天平上加码。只是玩家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他们也不会清楚天平倾覆之后的结局。
到了剧情的倒数两个小时,一切开始变得不同。马斯顿和Dutch的对决,从一个任务变成了宿命之战。而在宿命之战中,马斯顿又同时具有了两重身份。
一是「弑父」。Dutch 亦师亦父,马斯顿的本事是他给的,但是也是他带领马斯顿走上邪道。杀死Dutch,象征着马斯顿对于过去生活的彻底决裂——不但有法律意义上的为自己洗刷罪名,也有心理上对于过去的挣脱,从此他终于可以活出自己一条路了。
二是「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从Dutch的角度来看,他养育并成就了马斯顿,却被马斯顿追捕并反杀。而玩家操纵着的正式这个弗兰肯斯坦式的人物。对于第二点,游戏并没有太多描述,如果真的想把这个母题展开,估计又能诞生一个合金装备系列了吧。
这一战的结局自然也是坏人自裁,英雄荣归。如果游戏到这里戛然而止,那么倒也不枉玩家第二轮把这个游戏投出局。但是R☆选择了把故事的镜头转向了马斯顿的老婆孩子,这个选择让荒野大镖客真正成为一个殿堂级的游戏。
老婆孩子这条线,游戏的主题又变成了宽恕与希望。老Dutch在决战追逐中留下两句话,说FBI的「总有一天,他们会用对付我的方法来对付你」,说马斯顿老婆的「我们都上了她,只有你娶了她」。如果单说马斯顿老婆这条线,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多重落差。从故事的一开始,马斯顿就一直把老婆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听他向麦克法兰小姐描述自己的家庭,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对无比甜蜜的夫妇。所以我当时听到Dutch说那句话的时候心上就像被重锤猛砸了一下。直到看到马斯顿太太迎接丈夫回来,在家洗手作羹汤的时候,我才明白,马斯顿说的都是真的,无论这个她有着怎样的过去,她是一个能站在马斯顿身后的女人。
而孩子这部分则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摆脱了江洋大盗的身份,马斯顿现在要带着全家过上好日子,放牛、借粮、打猎,多年未见父亲的小马斯顿对父亲的感情从陌生和猜疑到敬佩与信赖。在我们操纵马斯顿叱咤西部的那些日子里,对这个孩子亏欠的太多了。所以马斯顿才会一次又一次自责他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承诺他不会再离开,承诺会有好的生活。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西部时代的「爱与家庭」。
我们总是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当玩家心中同样充满着对于美好未来向往的时候,天平终于崩塌了。Dutch一语成谶,对妻子和孩子的承诺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化作左轮中的六颗子弹,玩家积累了十几个小时的情感在一瞬间释放。
单纯的这个结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之前十几个小时的铺垫。就像当你站在甲虫之墙的前面,你看到的是兽人与精灵组成的大军,但是脑海中却是公会成员夜以继日搓绷带的身影,这时候,那一声锣响才有它特殊的意义。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荒野大镖客的玩家没有坚持到拥有这一份本世代独一无二的、非常成人化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