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陆丰各地族谱的记载,其先祖自福建进入海陆丰繁衍至今大多在20世以内,也就是说,操闽南话的福佬人大量进入海陆丰地区大多在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及“迁界复界”之后。大批福佬人辗转潮汕地区来到海陆丰后,与土著居民、客家人、白话人频繁接触、交融,吸收了大量的客家话、粤语词汇及百越语底层词,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有别于泉漳话、潮汕话的另一种闽南话次方言——海陆丰福佬话。
海丰话
词汇特点
①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一些普通话已不用或只在书面语中使用的词 (词素),在福佬话中却普遍使用。 由于大量单音节古词的存在, 福佬话中的单音节词便占了优势, 与普通话的双音节词占优势有明显的不同。当然, 福佬话也保留了一大批双音节古语词。
②有大量本地方言语词。 海陆丰地处东江流域和韩江流域中间, 自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旧时交通不便, 与外界较少联系, 且由于文化发展的地方化, 因而在福佬话中保留了一大批迥异于其他闽南方言的词语。海丰俗语丰富多彩, 富有地方特色。
③遗留一些古越语底层词。 秦汉以前, 海丰属百越领地。 当大量汉人进入这里以后, 汉语便有过一个很长的跟古越语同时使用的混合过程, 因而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古越语的一些成分。
④吸收一批外语借词。 海丰人侨居南洋者很多, 当华侨从侨居地带来一些特产的时候, 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一些特殊的词语, 天长日久, 有些词语便被福佬话吸收了。海丰毗邻港澳, 受粤语的影响较深。 粤语有大量的英语借词, 福佬话大多也转借过来。
海丰话
语法特点
①重叠式。 福佬话的名词一般不能重叠, 但有一小部分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 这种重叠式已转变为形容词, 在词句中作谓语。动词可以重叠, 以 AA 式为主。福佬话动词还有四叠式, 即 AAAA 式, 形容词的重叠式比较丰富。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 AA 式, 表示程度的加强,双音节形容词有 ABAB 式和 AABB 式两种重叠式, 表示强调,不过前者的语气比较缓和, 句末可以加一个弱式标志 “仔”, 后者语气更强, 不能加“仔”。三音节形容词只有 ABCABC 一种重叠式。
②使用频率高、 表义功能丰富的词尾 “仔”。 “仔” 可以放在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量词, 乃至各类词组的后头, 起着区别词义、 词性以及表达各种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的作用。 “仔” 读本调、 重音, 是名词词尾, “仔” 读变调、 轻声, 是动词、 形容词词尾。 “仔” 的语法功能主要有: 充当成词要素构成新词; 区别词义; 区别词性; 表达各种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反映自然现象及表动植物的名词加 “仔” 有表喜爱、 可爱的附加义, 一些与人有关的名词加 “仔” 则表示轻蔑色彩。
③肯定、 否定的特殊表达方式。 福佬话表示肯定和否定的词有下列各组: 福佬人常常用肯定式表示否定义, 用否定式表示肯定义,这种说法在特定的场合中使用有它的好处。
1. 声母 18 个 (包括零声母)
声母表
P 波
|
ph 抱
|
m 毛
|
b 无
|
|
|
t 刀
|
th 拖
|
n 奴
|
l 罗
|
|
|
k 哥
|
kh 科
|
h 呵
|
g鹅
|
η 俄
|
ø阿
|
ts 之
|
tsh 慈
|
s思
|
z 而
|
|
|
2. 韵母 72 个
韵母表
单韵母 5 个
|
a 亚
|
e 哑
|
o 窝
|
i 衣
|
u 污
|
复韵母 12 个
|
ai 哀
|
ei 鞋
|
au 欧
|
ou 乌
|
ia 爷
|
io 腰
|
iu 优
|
iau 要
|
ua 蛙
|
ue 画
|
ui 威
|
uai 歪
|
|
|
|
声化韵 2 个
|
m 唔
|
η 嗯
|
|
|
|
鼻尾韵 14 个
|
am 庵
|
om 掩
|
im 着
|
iam 盐
|
uam 凡
|
in 因
|
un 温
|
|
|
|
aη 安
|
oη 翁
|
eη 英
|
iaη 央
|
ioη 容
|
uaη 汪
|
ueη 宏
|
|
|
|
鼻化韵 11 个
|
ã 担
|
õ 耗
|
ẽ楹
|
ĩ丸
|
ĩã营
|
ĩõ羊
|
ãĩ闲
|
ũã碗
|
ũẽ关
|
ũĩ黄
|
ũãĩ高
|
|
|
|
|
入声韵 28 个
|
aʔ鸭
|
oʔ学
|
eʔ呃
|
auʔ口
|
iʔ页
|
iaʔ益
|
ioʔ约
|
iuʔ口
|
iauʔ口
|
uʔ口
|
uaʔ话
|
ueʔ划
|
|
|
|
ap盒
|
op踱
|
ip邑
|
iap叶
|
uap法
|
it一
|
ut笏
|
|
|
|
ak恶
|
ok握
|
ek亿
|
iak 越
|
iok育
|
uak挖
|
uek 获
|
|
|
|
mʔ(象声)
|
η?(象声)
|
|
|
|
3. 单字调 8 个调类:
单字调表
调类
|
阴平
|
阳平
|
阴上
|
阳上
|
阴去
|
阳去
|
阴入
|
阳入
|
调值
|
33
|
55
|
53
|
35
|
213
|
11
|
2
|
5
|
例字
|
诗分
|
时云
|
死粉
|
是混
|
世训
|
示份
|
熠忽
|
蚀佛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海丰各地福佬话大同小异,如果从语音差别看,海丰话大致可分为三片,即中片、南片和北片,或称海城片、汕尾片和公平片。
海城片——以城关话为代表,包括中心地带的城东、梅陇、联安、陶河和县城以西的门、赤石等地和县城东南的可塘、赤坑等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汕尾片——以汕尾话为代表。包括沿海的马宫、田、捷胜、东涌和大湖、红草的大部分地方。
公平片——包括公平镇内及附近乡村的福佬话地区。公平话有两个特色与本县各地不同,但却与福建的漳州、泉州话十分一致,这说明公平居民的先祖可能是从福建最迟移居海丰的。
海丰话
漳州话
根据海丰县地方志,直至明万历年间,海丰县还是十分荒芜。其后,大量移民从闽南、闽西和赣南等地辗转迁入。因为迁入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受到本土语言影响之余,还大量保留原籍的方言。这正是为什么「福佬话」与闽南话漳州腔语音接近的原因。
海丰话
客家语
海陆丰的客家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8%,福佬人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跟客家人打交道,因而海丰福佬话也会吸收一些客家话词语。海丰福佬话有大批词语跟客家话是相同的,但海丰福佬话直接吸收的客家话词语比较少。
海丰话
潮汕话
海丰话与潮汕话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上。比如海丰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三套鼻音韵尾[-m、-n、-η]与三套入声韵尾[-p、-t、-k]的对立,而在潮汕话中,[-n]尾和[-t]尾均已全部脱落,甚至[-m]尾和[-p]尾也在一些地方(澄海、潮州)消失了。此外像“猪、鱼、你、去”等字,汕头念[ɯ],海丰则念[i],“饭、光、门、软”等字,汕头念[η],海丰大部分地方则念鼻化韵[ũĩ]。词汇方面也有一些差别,如潮汕话称买东西为“买物件”,海丰叫“买人细”,潮汕话称谈话为“诐”、“呾”、“诐话”、“呾话”,海丰叫“法”、“法话”、“拍法”,等等。语法方面,比如形容词的程度补语,潮汕话常用“死”“死绝”“堵唔”,而海丰话则说得更形象而具体,如“穷到稣了去”、“热到滚了去”、“疟到出骨”、“笨过牛”、“懒过猪”、“风险过拍紫菜”。
海丰方言因语言特征有别于潮州、汕头等地,故到底是否属潮汕方言存在争议。有学者将广东海丰地区的方言定义为“粤东闽语西片”,以示与潮州、汕头、揭阳等地方言的区别。海陆丰方言有别于潮汕其他区域方言的特征,与福建漳州地区之方言却较为相似,这种“远同近异”的语言特征分布,预示着海陆丰地区移民年代及方言形成兴发展有别于潮汕其他区域。基于此,在粤东东部的闽南方言中,海丰方言有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有别于泉州系方言,亦有别于潮汕系主流方言。
就其归属来说,根据潘家懿教授的调查,粤东闽语可分为粤东东片和粤东片。粤东东片可再分为两个小片,即汕头片(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澄海、饶平、揭西地)和潮普片(包括潮阳、普宁、惠来等地):粤东西片也可分为两个小片,即海陆丰片(括海陆丰各地)和惠博片(包括惠阳、惠东、博罗等地)。这就说明,海陆、惠博的福佬话汕头、潮普的潮汕话是差异较大的粤东闽语。但它们都同属于闽南话。也就是说,粤东东西两片的闽南话是平辈的兄弟关系。潮汕话和海陆丰福佬话并不是上下位的父子关系,而是平辈的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闽南方言。唯其如此,在语言认同上潮汕人不承认海陆丰话是潮汕话,同样,海陆丰人也不承认自己讲的是潮汕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