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最经典的爱情史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总是将宝黛之恋与这两部经典联系起来,宝黛二人之所以能够共读《西厢记》,那是因为两人的经历与这两部爱情故事有众多巧合,而最主要的是两人兴趣相投,又互相视对方为知己和爱的归宿。所以才上演了一出共读《西厢记》的大戏。

在《红楼梦》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语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曹雪芹这样写到:

(宝黛搬入大观园后的第二年春天,宝玉脱离了父亲的视线,自由的百无聊赖,茗烟为了讨宝玉开心从外面书坊买了很多禁书回来,这其中就有《西厢记》又叫《会真记》。)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好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一幅采芝图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司司四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曹雪芹这一段精彩的描写,从此开启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心知肚明的爱恋之门,宝玉干脆就借此机会直接表白,尽管黛玉嗔怒,但内心早已明白宝玉的意思,从此,二人之间由《西厢记》中的诗句引起的波澜此伏彼起,层层迭选,爱之深,情之切!一对少男少女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这也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华章。

《西厢记》,对十几岁的林黛玉而言,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启蒙小说,也是关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示范的书,黛玉本来出身书香之家,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她心里不敢承认自己对宝玉的这种爱,透过《西厢记》,让黛玉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那句黛玉说宝玉的“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就是她的内心接受这份爱的真实的表露。

从此二人心有灵犀,我想这就是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意义所在吧。同时,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来说,曹雪芹所描写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又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有所不同,宝黛他们是以生命为代价,以青春为牺牲,最后一个以啼血报屈衔恨而死,一个以顿入空门而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壮烈的将美毁于一旦。曹雪芹的《红楼梦》与《西厢记》的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是不同的,这种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钦佩曹雪芹写他的《红楼梦》时拿出《西厢记》作比较,做引子,那一时那一刻,曹公竟然有如此这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大自信。曹雪芹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写出了一本超越古今的爱情经典。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举报不良信息 | 投诉侵权信息 | 申请删除词条 | 意见反馈 | 贴吧讨论

    ©202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