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
发作时立刻休息,患者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
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
硝酸
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
血流量
外,还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少
静脉回心血量
,降低心室容量、
心腔
内压、
心排血量
和血压,减低
心脏前后负荷
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其中最常用的是
硝酸甘油片
,
舌下含服
,1~2分钟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也可选用二
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含服,2~5分钟见效;另外还可选用
亚硝酸异戊酯
0.2毫升(1支)用
手绢
包裹压碎后,吸入其挥发气体。优点是作用快,但副作用较大且有乙醚味,故很少采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
镇静药
。经以上治疗疼痛不能缓解或本次发作较平时重且持续时间长者,应考虑到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诱因。调节饮食,特别是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
体力活动
,但以不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缓解期药物治疗的
三项基本原则
是:选择性地扩张病变的冠脉血管;降低血压;改善
动脉粥样硬化
。
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频繁、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
中间综合征
、
梗死后心绞痛
等,疑为
心肌梗死
前奏的患者,应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β阻断剂可与硝酸酯合用,但要注意:①β阻断剂与硝酸酯有
协同作用
,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
体位性低血压
等不良反应;②停用β阻断剂时应逐步减量,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③
心功能不全
,
支气管哮喘
以及
心动过缓
者不宜用。
(3)钙通道阻滞剂
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
心肌细胞
兴奋-收缩耦联
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
心肌收缩
,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
冠状动脉痉挛
,改善
心内膜
下心肌的
血供
;扩张周围血管,降低
动脉血压
,减轻
心脏负荷
;还降低
血液黏度
,抗
血小板聚集
,改善心肌的微循环。常用制剂有:
①维拉帕米
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
PR间期
延长、血压下降等;
②硝苯地平
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③地尔硫卓
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④新制剂
尼卡地平、尼索地平、
氨氯地平
、
非洛地平
、
苄普地尔
等。
钙通道
阻断剂治疗
变异型心绞痛
的疗效最好。本类药可与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β阻断剂同服,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与β阻断剂合用时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时也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4)冠状动脉扩张剂
理论上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但由于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复杂,有些
血管扩张
剂如
双嘧达莫
,可能扩张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动脉较扩张重度病变的动脉远为显著,减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引起所谓“冠状动脉窃血”,增加了正常心肌的供血量,使缺血心肌的供血量反而减少,因而不再用于治疗心绞痛。目前仍用的有:①
吗多明
:不良反应有头痛、
面部潮红
、胃肠道不适等;②
胺碘酮
:也用于治疗快速
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有
胃肠道反应
、
药疹
、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障碍等;③
乙氧黄酮
;④
卡波罗孟
;⑤
奥昔非君
;⑥
氨茶碱
;⑦
罂粟碱
等。
(5)抗氧化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原因是
氧化应激
及
炎症反应
。而氧化应激是以
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为Ox-LDL后引起,Ox-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起点,因此防止LDL氧化为Ox-LDL尤其重要,现在比较肯定的疗法是有效地抗氧化,比如说ASTA
虾青素
、
花青素
之类的
天然抗氧化剂
,已经作为美国等国家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虾青素可以显著减轻
炎症因子
CRP
(
C反应蛋白
),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
血栓形成
。
3.其他治疗
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
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
大隐静脉
作为旁路移植的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