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关于认知
生化环材地矿油,土木机械小语种

生化环材地矿油,土木机械小语种

有点无聊,瞎写写东西。

未来有无限可能,但我们却只有两条腿

最近加了一个生化环材的群,群里大部分都是天坑专业的朋友,

意外地发现,似乎每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尤其是还在读书的朋友,都觉得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觉得人生还有高光时刻,可能在大学几年级,可能在研究生阶段,也可能在工作以后,

但是也只有工作几年后,才发现这种高光可能在按部就班地上学中、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就消失了。

或者本来就没有存在过,本来就注定了不存在。

当下所做的事情常常是构成未来的材料,

现在对未来没有规划,环境没有改变的话,未来大概率也不会突然醒悟,目标明晰。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同我一样,也是工作后考上的,

这段时间在等开学,没事做,他就在准备雅思考试,

我问他是不是想出国,他说也没有,

我打趣“万物皆可转码”、“宇宙的尽头是体制”

他说他想到时候进体制。

又过了几天,他又聊到他选的导师,

他说他担心他导师发文水平不太够,担心研究生三年发不了好文章,

到时候没办法读博怎么办?如果到时候找不到工作,还想留条后路呢。

我便纠正他,

如果未来想进体制,那应该是利用三年好好准备体制内考试,到时候去参加选调、人才引进、公务员省考国考,医院编制考试(朋友专业相关),而论文、雅思这些,就别管了。

如果想出国,那就好好准备雅思托福GRE,好好了解目标国家政策和生活,做好申请计划,而考编这些事情就别管了。

如果想读博,那就三年好好肝科研,发点高质量一点的文章,而考公考编的题、雅思考试这些事情就别管了。

如果是想找工作就业,那研究生期间就应该多去刷实习,就算没法出去实习,也应该多准备好目标就业方向的相关技能,而考编、肝高质量论文就别管了。

总而言之,先想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在纠正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的状态不正是我以前的状态吗?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留一手,

又想要公务员,又想要找好工作,又想要考研,

总是显得很忙碌,但最后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以前的自己只是觉得迷茫,但现在发现,这里面除了迷茫,好像还有点其他东西在,

不知道是啥,可能是一种不太好的思维习惯(我猜的),

就好像我们从小的考试,九门科目(分文理以前)或者六门科目(分文理以后),

我们的教育总是要求我们面面俱到,

一门考满分一门考40分,总是不如两门都考80分,

我们疲于奔命,再加上我们常常得不到太多允许,

长大以后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啥,对什么感兴趣。

欧美的孩子据说可以就做自己最喜欢的方向,而不必像我们一样太过于担心其他方向的学习情况,

喜欢数学的人,那化学上一无所知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

但显然我们或显性或隐性地,不受这样的允许。

但纵使自己面面俱到,等到毕业时站在人生的交叉口,

才发现自己只有两条腿,只能选择一条路,

而无论选哪一条路,却都发现自己根本竞争不过别人,

因为别人选的这条路,却又是他自己的特长呀。

而自己还在犹犹豫豫,不知道自己选的脚下这条路是不是对的,

东张西望,充满不安。

努力是跳不出垃圾圈的,恐怕得靠魄力

(注:我所提到的所有情况,并不适用于真正热爱生化环材地矿油,土木机械小语种的朋友)

这些年我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当时高考填志愿脑子真是进了水,

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专业,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农林地矿,等等等等。

我也一样,一度把焦点都聚焦在填报志愿的那一瞬间,

觉得一步错、步步错,而且不管怎么努力,似乎就是跳脱不开。

但最近我有了一点不太一样的感悟,分享出来一起探讨(希望能换来您一个点赞)

我认为 努力是跳不出垃圾圈子的,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不信你观察你们班(天坑专业)学习最好的同学就知道了,

大一大二努力,把生化环材地矿油的成绩考得高高的,

大二大三努力,跟着老师做点大创实验,刷点项目、实验经历,

大三大四努力,保研or考研生化环材地矿油研究生,

大四毕业努力,找个本专业工作,不浪费自己本科期间所学,

研究生期间也大致如此,努力搞搞考研,毕业大致找个本专业的工作,

而工作以后,努力工作,换来的是什么呢?

恶劣的工作环境?倒夜班?低廉的薪水?偏僻的厂区?

努力,不仅不会变得更好,反倒是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一直在增加沉没成本。

有些人会说:选择大于努力,得靠选择才行。

其实这样说也没错,我以前也是这样觉得的。

但现在想想,这有点像一句“正确的废话”,

像那种马后炮的话一样,没有什么营养。

我认为 要跳出垃圾怪圈,不能靠努力,得靠魄力。

当你已经是天坑专业大军中的一员的时候,要怎么自救?

如果是大一,有没有魄力退学复读,重选专业?

如果是大二,有了留学的想法但绩点不够,有没有魄力留级重修,刷高绩点?

如果是大三,有没有魄力跨专业考研?

如果是大四,有没有魄力去刷目标行业的实习,哪怕倒贴?

如果是刚毕业,有没有魄力不管别人怎么看,不去找工作,而是去报想去行业的培训班(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你内心喜欢或者想去的行业)?

如果是垃圾专业的研究生,有没有魄力退学,去想去的行业?

跳出垃圾怪圈,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不然为什么说能转出来的都是牛人呢?

不要太死磕,因为规则是人定的

我有个朋友

(有空再另开帖子写吧,想看可以先关注我)

我们最终很大概率就在别人圈好的规则里面,耗尽了自己。



我常常因为认知短浅而在人生某个重要的年纪错过了某些东西。

高考填志愿时我认知有限,填满了机械、化工、电气、等等工科,最终被化学录取,成为传统工科大军的一员,

大一大二认知有限,没有看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沉浸在幸福的大学生活里,

大三认知有限,没有认识到跨专业考研是个脱坑的好时机,

大四认知有限,盲目地觉得毕业就应该找到工作,当时只知道自己大概站在人生交叉口,但却不知道怎么走,

工作以后认知有限,还对制造业心存希望,

我总是幼稚的,我总是认知短浅的,所以瞎写点东西,

如果有过来人看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人生,分享你的见解。

我毕业搞了4年材料,脑子进了水现在又考上了材料专业的研究生。

钱没挣着,年龄不小。

想看我怎么走出垃圾怪圈的也可以关注我。

我会不定时更新自己的脱坑最新动向。

(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最后能不能脱坑)

编辑于 2022-07-25 00:56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关于认知

    我常常因为认知短浅而在人生某个年纪错过了某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