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迪,1979年移居香港,任职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从事编辑与撰稿工作,熟稔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汉语文。

世事纷繁,在自媒体、融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传播方式的新时代,哪怕一丁点儿事,只要新媒体一炒,就爆红,就发酵。“发酵”的比喻义推高了这个词的使用频率。 10 年前的资料显示,在 56008 个常用词语中,按频级升序排列,“发酵”的频序号为 12695 ,现在肯定更靠前了。

《现代汉语词典》“发酵”后的注音是 f ā ji à o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今年 1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也都注 f ā ji à o ,还特意用手形符号提示“酵”不读 xi à o 。《两岸常用词典》( 2012 8 月)在字头“酵”之后“并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符号”标注 ji à o ;《全球华语大词典》( 2016 4 月)“酵”之后标注 ji à o ,括注“台湾读 xi à o ”。台湾的《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发酵”后注

笔者收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的《海峡两岸》节目有年,听到受邀上节目的台湾嘉宾说 f ā xi à o ,同时一再听到主持人也说 f ā xi à o 。我原以为这是个别现象,于是留意央视其他频道的新闻节目,发现节目主持人也说 f ā xi à o ,似乎无人说 f ā ji à o 了。

涉及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都应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 12 月修订)为准。此表规定“酵”统读 ji à o ,也就是它“只读一音”。央视节目主持人何以纷纷偏离国家规范呢?

《审音表》用了快 15 年了,需要再修订了。鉴于央视节目主持人已经超前“修订”了“酵”的读音,起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加之社会上看到“酵”字读半边的人也不少,台湾地区也读 xi à o ,因此笔者建议《审音表》再修订时不妨把“酵”的统读音改为 xi à o

本文刊载于《语言文字周报》第1857期

(2019年10月9日出版)

(友情提醒: 现在的标准读法还是 “发酵fājiào” 哦!考试的时候不要写错啦!

本期编辑:李 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