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地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高等学校地质学专业地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从事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地学应用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前沿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和地球系统科学观。
地质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化学,普通地质实习,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推荐专题
>>
2012年送给教育工作者的新年礼物:教育百宝箱
>>
2012年新春寄语:教育部高校教指委通讯专家贺词
一、地质基础教学核心课程简介
1.地球科学概论
本课程是大地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从七个方面(从混沌到有序、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物理化学结构、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地质作用与物质循环、地球资源和人类文明、环境、灾害和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地球的组成和演化历史,介绍了地球的变迁、丰富的资源以及与人类相关的环境,从科学和人文结合的角度叙述了地球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沿。本课程着眼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大思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更新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求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新一代地学人才。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学科系列的入门课,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2.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是为地球科学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授课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本课程系统介绍当代地球科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课程内容包括地球外动力学、内动力学、环境与灾害地质三部分,如组成地球的物质成分;地球与行星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火山、地震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构造背景;地壳物质的流变与变形表现;河流、海洋、湖泊、冰川、岩溶、干地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等。实习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技能、认识能力和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实习训练,学生可初步掌握地球科学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目的与手段,了解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在整个科学领域和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内容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年第1期
>>
全部教指委通讯
相关专栏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
:
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