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成立于 2006 年,是依托学校理工优势学科,以法工交叉为特色的新型学院。

师资现状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40 名,其中教授 8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 80% ,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 84% ,教授、副教授占比 82% 。拥有上海市浦江人才 5 人,上海市青年法学人才 2 人,上海市教育法学人才 2 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名高层次人才 1 人,入选 双千计划 ”1 人。教授、副教授 100% 为本科生授课。

历史沿革

1986 年设立法律教研室, 1999 年成立法律系, 2000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4 年招收知识产权二学位, 2006 年成立法学院, 2009 年获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0 年获准设置法学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点, 2012 年获准设置法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 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上海市法学专业硕士教学实践基地 2021 年参与共建我校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2022 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 023年获批上海市依法治市基地。

学科建设

法学院拥有法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 JM )专业学位授权点(含法学、非法学两个方向)。以 夯实法学基础、彰显交叉特色 为指导思想,围绕 双一流 学科目标,建设了法社会学、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与学校理工优势学科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科学研究

法学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强劲的科研实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食品药品监管、法律社会学、知识产权、能源与资源环境、大数据时代法治创新等为核心内容展开法学研究,建设了校、院两级科研机构 6 个,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12 年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60 余项,横向项目 200 余项,出版专著、教材 70 余部;在《中国法学》等 CSSCI 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多项研究成果专报获副国级、省部级批示。

人才培养

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创新精神、国际视野 为基本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职业技能熟练,具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及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能力,适应国家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复合型人才。注重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拥有一流的模拟法庭和法学专业实训中心;注重课程建设,拥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上海市精品和重点课程 7 门,校级精品和重点课程 20 门;注重教学改革,获得上海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先后与 30 家相关机构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 2012 年,学院入选首批 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18 年, 法工交叉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获上海市专业学位改革试点立项资助。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和留沪工作户籍申请通过率均为 100%

对外交流

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为目标,强化与世界知名大学的沟通交流,先后与美、英、日、韩、澳、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知名高校签定合作协议,展开各类国际交流项目,搭建了集科学研究、师生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为内容的合作平台。聘请国际知名院士、教授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开设短期课程和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每年均与合作学校互派教师访学研究,派出学生海外交流 30 余人,接收留学生及短期访学学生 40 余人。每年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家庭困难学生 10 人左右参与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