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鹮
朱鹮: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被发现时仅7只,为啥没被选为国鸟?
[图片] 提起我国的国花,国宝,相信连五岁的孩子都能张口就来,但国鸟的呢?相信你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哑口无言了吧?的确,国鸟的选定一直悬而未决,难道我国1183种特有鸟类中,还选不出来一种鸟类做国鸟吗? 其中要数朱鹮的呼声最高,因为朱鹮的珍稀程度堪比国宝大熊猫,朱鹮在被发现时,我国仅存7只,已经濒临灭绝,之所以不选择朱鹮做国鸟,就是怕朱鹮突然灭绝,用灭绝的鸟类做国鸟实在是不太好说。 [图片] 朱鹮现在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的特…
东方宝石—朱鹮,从7只到5000只,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
小伙伴们,前几期的文章中,我们给大家讲解了丹顶鹤,一种从“仙境”中走来的鸟;也为“不详之鸟”猫头鹰正名。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讲解一种被称为“东方宝石”,象征吉祥的鸟—朱鹮。 [图片] 朱鹮是一种鹈形目、鹮科、朱鹮属的鸟类动物,我国的鹮科鸟类一共有6种,分别是朱鹮、黑头白鹮、白肩黑鹮、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除彩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其余5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图片] 鹮科家族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朱鹮了。它同时…
吉祥之鸟,和美朱鹮;看朱鹮,游洋县
十四运今晚落下了帷幕,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最后,还是由朱鹮,轻挥羽翼,熄灭了燃烧了十三天的十四运圣火。快来跟我一起去看朱鹮,游洋县,聆听朱鹮的故事。
珍贵的“东方宝石”——朱鹮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小生介绍了2004年国鸟网络评选的第三名红腹锦鸡,想必其缤纷的羽毛让你印象深刻。 与红腹锦鸡相比,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第二名的模样则显得淡雅。 它就是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 [图片] 01 朱鹮其形其实,我们只用寥寥数词便能概括出朱鹮的形貌——体型中等,双腿细长;体羽白色,略带粉红;柳叶形羽冠,鲜红色皮肤。 [图片] 简约、淡雅、大气,一出场便彰显出传统的中国气派,实在无愧于“东方宝石”的雅号。最早,人们…
“祖脉秦岭·和美朱鹮”首届朱鹮文化宣传活动开幕
6月22日上午,为推广祖脉秦岭文化,凝聚保护秦岭共识,呼吁全社会关注秦岭,由陕西省林业局主办的“祖脉秦岭·和美朱鹮”首届朱鹮文化宣传活动在陕西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活动现场得知:自从1981年在洋县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朱鹮以来,陕西省开启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朱鹮保护序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高位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切实提升朱鹮保护拯救水…
呵呵,从七只繁衍到几千只,就是显著遗传病的体现啊! 你看全世界最聪明的东亚人种,就是负增长的。 因为它们知道这个世界已经不适合人族与生物滋长了。
洋县梨园的梨花,究竟为谁开放?
[图片] 公元754年,盛唐最后的冬天,诗人岑参在清晨走出军营,看到满树堆积的雪花,挥笔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 用梨花来形容雪,形色兼备,妙不可言,那反过来,用雪去形容梨花呢? 汪曾祺先生对此有精彩的叙述,他在书里说:“用雪形容梨花不太恰当,因为雪是厚重的,梨花应该是月光做的”。 最初读到这段话,虽然眼前一亮,但也难免怀疑:月光这样美好的东西,凡间真的有花可以般配吗? 直到最近,我回到…
登上春晚的朱鹮,对洋县人意味着什么?
[图片]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课还不算稀缺。有一天我们在操场上集合,太阳热的像火,汗水沿着下巴流下来,耳朵里只有蝉鸣。 我听不见老师说话,呆呆地抬头望天,突然,一道橘红的晚霞飘了过来。早就口干舌燥说不出话的我们,竟然一下子聒噪起来: “那是朱鹮吗?” “翅膀底下是红的,那就是朱鹮!”那段时间,我们刚刚学过《寻找朱鹮》的课文,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只知道这是本地的一种保护动物,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当它真正出现…
人民科学家:常秀云 朱鹮保护专家(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策划制作了80集系列微视频《人民科学家》,系统梳理了各个领域知名科学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回顾了袁隆平、程开甲、南仁东、吴孟超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攻…
八旬弹指间 半生护朱鹮
刘荫增老了。 他离开生活了80年的北京,搬到秦岭南麓的陕西汉中洋县居住。 40年前,在洋县姚家沟,刘荫增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朱鹮保护事业由此起步,刘荫增的后半生也与朱鹮紧紧联系在一起。 [图片] 40年前的奇遇 不久前,记者走进洋县县城一个静谧的花园式小区。现年84岁的刘荫增就住在这里。 “这个小区环境很好,有20多种鸟。”刘荫增带着记者穿过小区里的林荫路,边走边介绍。 进入家里,客厅茶几和沙发上摆着几本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