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價連鎖餐廳「吉野家」準備進軍拉麵市場。新經營團隊宣布,未來5年內要把拉麵事業拓展到海內外500間分店,營業利潤挑戰40億日圓。不過日本財經界也提醒,原物料漲價、缺工問題,加上拉麵難以標準化,這條轉型之路恐怕沒有那麼順利。

從日本、台灣到香港、中國乃至於東南亞,吉野家的招牌代表的就是平價、供餐速度快的牛肉飯。不過這個從19世紀末就打響的名號,在100多年後的21世紀初期有了變化。

吉野家逐步併購香川縣著名的讚歧烏龍麵品牌「花丸」,緊接著又陸續收購幾家較小規模的拉麵業者,事業觸角擴張到全新的領域。

根據日本知名財經媒體President Online的數字,吉野家集團到2024年底為止,旗下拉麵店在日本國內有95間、海外則有34間,合計129間,未來5年的目標是海內外合計要達到500間拉麵店鋪。

內定吉野家集團副社長小澤典裕表示,「目前拉麵事業營業額約100億日圓,未來目標上看400億日圓,希望5年內業績可以趕上花丸烏龍麵。」

日本國內近來米價飆漲,甚至引發政局動盪,凸顯餐飲業原物料成本飆漲的嚴重性。President Online的分析指出,相比之下,拉麵店把成本轉嫁消費者的成功率較高,同時可以藉著社群網路的行銷與口碑推廣產品,向海外擴張版圖也有更大的空間。

內定吉野家集團副社長小澤典裕說明,「在海外一提到日本食物,大家會先想到壽司,然後才是拉麵。海外的成長能到什麼程度有待觀察,我們希望在2034年,也就是10年後,拉麵的提供份數可以達到世界第一的水準,讓拉麵占集團事業的比重可以提升。」

但根據商情調查公司「帝國資料庫」的說法,拉麵店破產倒閉的家數在2024年達到最高峰,尤其是中小型的拉麵店,無法負荷居高不下的電費、瓦斯費和人事費而難以經營。不過大型連鎖業者也逃不過這些問題。

President Online的分析認為,經營拉麵店需要的不只是成本效益,產品要有足夠吸引人的特色,從熬製湯頭到擺盤都需要相當的人力與功夫,大型連鎖業者要讓所有店鋪維持品質的一致性有相當的難度。

另外,業者如果因為成本,讓每碗拉麵的價格突破1000日圓的心理關卡,也有嚇跑客人的風險存在。

楊宜珊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