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镇地处海宁市东南部,东距上海120公里,西离杭州70公里,01省道穿境而过,杭浦高速及嘉绍高速在域内交叉相会,省级航道六平申线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镇域总面积74.7平方公里,辖区14个行政村,4个社区。

袁花形成集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袁花之名,始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张希超墓志铭》,亦名园花,别称“花溪”。据宋代建炎二年(1128)《宋崇教寺记》及清道光《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原为梁江州长史戚衮(519~581年)宅基。寺后皆山,相传为戚衮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始得于此。明代许令典《金牛随笔》载:唐宣宗(847~859年)时已有集市。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后均称袁花镇。

袁花文化底蕴深厚,自南朝梁至清,历史名人有570余人(据有记载计),其中查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数有人家”之美誉。在清代查氏进士15人,仅康熙一朝有10人中进士。兄弟查慎行、查嗣 、查嗣庭均为翰林,有“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之称。

袁花历代人才辈出,前有著名的“海宁三绝”——查 的字(其字与康熙不分轩轾)、朱自恒的画(深得宋元人高致)、查慎行的诗(可与陆游齐名);近有中国杰出革命艺术教育家沙可夫、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著名社会活动家查济民、中国现代派诗人穆旦。

近年来,袁花镇围绕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工业强镇”这一主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品质生活建设上狠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1%;全年财政总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0.31%,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2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173元,增长7.5%。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袁花镇地处海宁市东南部,东距上海120公里,西离杭州70公里,01省道穿境而过,杭浦高速及嘉绍高速在域内交叉相会,省级航道六平申线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镇域总面积74.7平方公里,辖区14个行政村,4个社区。

袁花形成集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袁花之名,始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张希超墓志铭》,亦名园花,别称“花溪”。据宋代建炎二年(1128)《宋崇教寺记》及清道光《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原为梁江州长史戚衮(519~581年)宅基。寺后皆山,相传为戚衮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始得于此。明代许令典《金牛随笔》载:唐宣宗(847~859年)时已有集市。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后均称袁花镇。

袁花文化底蕴深厚,自南朝梁至清,历史名人有570余人(据有记载计),其中查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数有人家”之美誉。在清代查氏进士15人,仅康熙一朝有10人中进士。兄弟查慎行、查嗣 、查嗣庭均为翰林,有“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之称。

袁花历代人才辈出,前有著名的“海宁三绝”——查 的字(其字与康熙不分轩轾)、朱自恒的画(深得宋元人高致)、查慎行的诗(可与陆游齐名);近有中国杰出革命艺术教育家沙可夫、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著名社会活动家查济民、中国现代派诗人穆旦。

近年来,袁花镇围绕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工业强镇”这一主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品质生活建设上狠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1%;全年财政总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0.31%,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2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173元,增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