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术语
形成机理
-
材料差异性:混凝土导热系数(1.74W/m·K)是普通砖材(0.43-0.81W/m·K)的2-4倍,金属构件导热性更高 [1]
-
温度梯度:当室内外温差超过10℃时,热桥部位表面温度可降至露点以下
-
湿度条件:湿度>65%环境中,热桥表面易产生结露
建筑影响
-
能耗增加:单个DN800管道固定墩热桥可造成3057W散热损失
-
结露现象:内墙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时形成冷凝水
-
霉菌滋生:持续潮湿环境导致墙面霉斑
-
结构破坏:热桥效应导致墙体结露、发霉甚至滴水现象 [2]
工程案例
热桥分类
-
结构性热桥:梁柱等承重构件穿透保温层形成的热流失通道,占建筑总能耗损失的17%-25% [2]
-
系统性热桥:锚栓、连接件等不可避免的局部导热,单个构件损失较小但总量可观 [2]
解决措施
-
阻断传导路径:采用断桥铝合金窗框(导热系数降低60%以上)
-
加强保温覆盖:外保温系统需完整包裹建筑外围结构,保温层厚度北方地区建议≥80mm [2]
-
材料改良:使用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0.15-0.22W/m·K)替代普通砌块
-
工艺优化:对穿墙管道采用弹性保温材料密封,减少冷桥形成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