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101》为例浅谈中国综艺的本土化创新
首先 何为综艺 ? “电视综艺节目是综合艺术形态的一种,其在主题的引导和贯穿下,立足于节目的主旨,运用电视影像语言和艺术化技术创造,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完成,具有娱乐性、消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一种创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关于中国综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晚会节目时期、纯娱乐节目时期、益智竞猜节目时期、电视真人秀时期。同样中国综艺也在不断改变,节目的类型从最早的“殿堂节目”——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的中国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走出棚内开启户外真人秀;节目参与的人员也从泛明星化到素人参加电视综艺节目;对于节目的受众,受众体验也从接受逐步转变为参与;最后是关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它是从大量模仿引进到逐渐开始“在模仿中本土化创新”的历程。
其实中国的综艺节目一直都褒贬不一,很多人不看好中国的综艺,甚至被很多人说中国综艺就是山寨综艺,中国人电视媒体人没有创意、无脑等。确实中国综艺起步较晚,从中国综艺不同的时期来看,多多少少都借鉴了不少国外成功的综艺模式,早期也是引进、模仿了大量国外的综艺,其中占比最重的就是韩国,就目前而言打开电视看到的也多为韩国综艺的中国版,这还表现出来了中国的另一个弊端,那就是一个节目火了,大家都跟风做同类型节目,例如《奔跑吧兄弟》在成为现象级节目之后,各大卫视纷纷摩拳擦掌,邀请一些所谓的“明星”参加户外游戏的录制,继而使得明星天价参演真人秀的恶性循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发现了引进韩国一线综艺能够造成如此轰动之后,很多又开始疯狂copy韩国的综艺,甚至二三线的综艺也未能逃脱,当然这也涉及了版权保护问题,这是一个灰色地带,但是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版权意识也是我们现在在逐渐重视的问题,为此广电推出了“限娱令”,通过政治上强制措施,来让媒体制作者反思。韩版综艺的疯狂引进也是造成“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想而知,综艺节目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播欢乐更是一种文化输出。
在 山寨综艺 的大潮流中,是有很多直接抄袭、原版复制别人的综艺,但是也有很多综艺是在模仿中创新的,试想韩国综艺节目起初也是模仿日本,但在短暂的模仿之后,韩国综艺节目开始走向原创,并最终依靠原创性开启了韩国综艺引领韩流的时代。同样中国也在学习成长,虽然学习的较为缓慢,但我们不能否定它也在进步,例如《爸爸去哪儿》、《拜托了冰箱》、以及最近大热的《创造101》等都在节目制作中创新性地加入了大量中国本土化因素,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的提高,虽然创意和模式是别人想出来的,但是我们在模仿中创新,通过节目让观众看到中国文化特色或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些都是综艺节目本土化创新的第一步。
现在 泛娱乐化的综艺时代 已经过去,无论是限娱令的颁布还是媒体人的追求,亦或是受众的需要,大家对综艺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无厘头,更多追求的是节目的内涵、节目的创新以及节目的社会传播效益,今天我就来客观的谈谈企鹅新秀《创造101》是如何本土化创新的。

《创造101》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创造101》引自韩国大势真人选秀节目《Produce 101》,节目的大概设置是通过对101位练习生发布不同任务考核,前期经导师判断将其划分为A.B.C.D.F五组,后期则由全民创始人网络投票决定排位。该综艺是第一次把练习生的辛苦从幕后拉到台前,以前大家都知道练习生有多苦,但是具体的观众其实并不清楚,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大多数观众其实还不知道练习生的概念,毕竟中国没有韩国的娱乐圈那么严酷,所以该综艺的引进除了造星外还展示了练习生背后的辛酸和残酷,这样的切入点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还可以制造话题,同样大家也会对练习生或是新出道的新人包容心更强。这种节目视角的特别、明星的效应和与观众充分的两向互动都决定了它一经播出便会引发公众广泛热议。
101系,到目前为止,不管是男版女版,还是之前猕猴桃在进行的oxlxs都没有糊,热度也都有目共睹,说明101的这个核心模式,观众是吃得下去的,这种全民参与的活动参与度高,广告目标群大、含金量高。作为综艺狂魔,四版101都未逃脱我手,但是相较而言《创造101》本土化创新其实在前两期就表现的很显著。
(一)、《创造101》节目本身的创新
1、赛制突破——真: 才放了两期的《创造101》就闪现亮点----battle+踢馆。我们都知道综艺节目是有剧本和流程的,就节目节目中突现的battle而言,我认为是极具真人秀的“真”元素,很多人说评委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早早的就把A组分完了呢?其实我觉得这才是这个节目的魅力,这跟拍卖一样,谁能保证后面的更强,谁又能恰好掌握11位,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就是强撞强择更优。踢馆也是这个节目不同于韩版之处,设置踢馆环节其实饱受大众的不解,有人说是专门为了把3unshine踢下去,就客观来讲,她们组合确实不适合女团,因为她们的个人特色太强,无论是炮灰也好实力差也罢,既然双方都是你情我愿、互相利用,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是踢馆的设置让节目又达到了一个高潮,F组的危机、悬念的制造,都是真人秀吸引眼球的手段,企鹅大胆穿插新赛制不也失为一个创新举措。
2、选手选择——人 :纵观韩版101或是oxlxs,它们的选手基本上偏韩范,没有很明确的派系区分,,尤其是韩版的练习生普遍偏低龄化,但是《创造101》在选手的选择上就很有想法,囊括了韩系、日系、嘻哈、国风等不同类型的组合练习生,其中最为特别的是“金华火腿团”和“3unshine”,身材和颜值都直击大众主流审美,谁说的女团就是要清一色的小脸大长腿?还有中国风女团的出现,通过练习生的服装、表演等融入了大量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wuli涛涛也说过要打造一个具有中国风的国民女团。除此之外就前两期而言,《创造101》充分表现了真人秀的“人”,即人性,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全村希望杨超越、害怕唱歌李子璇等,偶像也不尽然就是会十八般武艺,她们也有弱点和缺陷之处,这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3、内容推送——秀: 企鹅的后期一直很强,《拜托了冰箱》、《拜托了衣橱》等都有强大且皮的后期,因而也拥有了一批后期粉,当然《创造101》后期也没让我失望,相较于韩版,本土的101后期的存在感明显增高,尤其是在battle中“稳”“赢了”等俏皮的字幕都让人眼前一亮。然后是韩版的节奏比较快,一期正片只有80分钟左右,前期的初选分组表演的镜头基本上是给了大的经纪公司练习生,夹杂少许个人特色鲜明或自带粉丝基础的练习生镜头,镜头量决定观众将会关注谁。而国版整体片长比韩版长,在正片中给足了各位小姐姐表演的镜头,虽然也有选手的表演以混剪删减的形式呈现,但是基本上是做到了雨露均沾,毕竟真人秀还是需要“秀”,那当然放送的多的自然就是新颖的表演或引人注目的选手啦,哈哈,不过较韩版来港,我脚得企鹅在这点上算是做的挺“仁至义尽”了。
(二)、《创造101》社会传播层面的创新
1、媒介议程设置
媒介的议程设置就是传播者选择通过媒介传播的内容和想营造的氛围来构造一个“世界”,通过反复传播、强化议题来达到占据受众心理,成为公众议题的目的。
1)、媒介议题的选择 :如今真人秀喷发,各种明星(包括演员)都频频参与电视/网络综艺的录制,有不少观众认为他们是在圈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并且对于太多同类型的真人秀,大众早已审美疲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造101》凭借它独特的议题选择——真人选秀+市场决定=女团出道,融合了表演竞技等元素吸引大众眼球,节目组——打开女团在本土的发展通道,使大众可以看到这些,先影响一小波人,再慢慢走向大众,使女团可以在国内更好的发展,有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本土的强调了中国风。
2)、公众议题的形成: 《创造101》通过分组进行不同的表演,超强的视觉冲击,开启观众的“新大陆”,观众参与投票,晋级惊险刺激,其话题性、争议性加之练习生本身热度,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舆论生成和传播的基础。围绕这些话题所设计的情节也自然成为引导公众认知、情绪、意见表达的重要元素,这也造就了《创造101》公众议题的形成。
3)、议程关系的设置: 《创造101》在议程设置关系上是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而非仅仅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包括投票通道的实时开通,节目播放的同步观众弹幕等。韩版是在电视上播放,与观众的双向互动效果较本土的就要弱一些了。
4)、与微博的融合传播: 新媒体的冲击,使得电视综艺收视率明显下降,网络综艺的不断自我创新以及更多综艺的表现方式出现,促进了综艺节目处在百家争鸣、自主创新的良性发展道路上。当然网络综艺的到来会给电视综艺造成冲击,所以《创造101》运用了微博来强化传播效果,微博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它普及广、成本低、收益高,让观众及时获得信息,加上受众可以自由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形成了节目与受众的双向互动的纽带,让节目的话题有讨论的平台,使其话题经过短期发酵,进而达到强化议题的目的。显然企鹅这一点做的相当到位,它们的官微每日更新,文案与配图都精心选择,这是中国综艺节目的通用手法之一。
2、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比中韩101
国内尚处于混乱初始阶段的偶像产业,与南韩早已进入高度成熟甚至没落期的偶像产业相比,实力注定不堪一击;直接拿韩国的体系标准去衡量国内完全不成熟的体系,注定是对后者充满冷嘲热讽。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练习生实力有多差,也就说明咱们国家这个行业还有多远要走。加上国内女团的市场确实太小,近十年来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女团就twins、she,以及现在snh48,打造国民女团在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大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
韩国的练习生文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它们创办《Produce 101》旨在揭开练习生背后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到她们练习背后的辛酸,这本身就带有猎奇性质,而对于国版来说,练习生这个词是舶来品,单从这点看, 同样的节目达到的传播效果就会不一样 。
首先传播的一大要素就是 受众 ,参考韩国第一季的produce101,要知道女粉丝的购买力和支持力可比男生高多了,不过和男版不同,女版有一个极大的陷阱就是观众定位。男版面向追星女孩,尤其韩圈,做好套路一抓一个准。女版则不一样,偶像宅和女团追星的内部情况很复杂,不提高节目品质想搞套路很容易踩雷区。加上这类综艺又需要受众的大力参与,守着刷票,而刷票的主力一般为女性,所以让女生喜欢女生就一定展现女性的共鸣,企鹅在选手的选择上其实就已经在找观众寻求的自我满足。
其次传播的 核心观念 是企鹅一直强调的“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传递的是一群有活力如向日葵般的少女逐梦的思想,表明了这档综艺不仅仅是消遣的娱乐。无论是女团还是女星,要想在圈里混下去就得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个节目不仅是在让大众吸颜,更多表现的是靠实力说话、女性柔与刚的完美结合,映射出来,无论是做偶像还是干什么,我们新时代的女性绝不认输,都会一直一直奋斗,毕竟中国女性的工作率已经碾压了世界,这正是响应了现在要求综艺传递的正能量。

最后的最后,从现阶段来说,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综艺是我国综艺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样我国领导人开始重视文化、文化人,当然这也就包括了媒体人,包括对节目抄袭惩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文化人等,显然中国综艺已经开始走上了本土化创新的路程,虽然道阻且长,但是我相信就目前看到的现状来说,中国仍处于“ 在模仿中创新 ”的阶段,如果说韩国综艺像初中学生写作文可以信手拈来,那么中国综艺就像刚刚上了小学的儿童还在模仿范文写作ing。
就像《创造101》其实也在不断的创新,虽然还是被很多人诟病它的模式、它的剪辑,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它确实也有亮点,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综艺的希望,我相信中国综艺会有更好的发展,既能遵循本土原则,做到本土化创新又能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融入文化知识,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又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观,加上立体跨媒介传播,中国的电视综艺定会更上一层楼。请各位给奋斗在一线的媒体人(当然还有我这种未来的媒体渣渣,哈哈)多一点时间,给追梦的小姐姐们也多一点包容,其实他们一直在努力进步,想把最好的呈现给我们!希望最后的我们,有我们。
(才写完,第三期就出了,发了我就去看看,啊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