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學者岡元鳳(1737-1787)所撰《毛詩品物圖考》於日本天明四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版之後,流傳於日本。其後傳入中國,在清末有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等石印本行世。在臺灣,有廣文書局據日本刻本影印發行。近年大陸學者王承略亦曾將《毛詩品物圖考》加以標點,並附解說,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頗便閱讀。以往學者對《毛詩品物圖考》雖嘗有所探討,惟仍多著重於其書之外圍基本問題,尚鮮對其內容、體例作較具體之分析。本文擬就《毛詩品物圖考》引稻生若水(1655-1715)《詩經小識》、江村如圭(?-1732)《詩經名物辨解》二書之情形加以分析,探討其書之性質、體例及後人之評價等問題。全文分為以下六節:一、前言。二、學者對《毛詩品物圖考》引書之誤解與不解舉隅。三、《毛詩品物圖考》引《詩經小識》析論。四、《毛詩品物圖考》引《詩經名物辨解》析論。五、由《毛詩品物圖考》引《小識》、《辨解》論其書之性質、體例與後人評價。六、結語。希冀經由本文之探討,對《毛詩品物圖考》一書有較清楚之認識,進而可作為研究日本《詩經》學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