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叛逆的消防车  ·  Android9.0 ...·  7 月前    · 
威武的香瓜  ·  [转]Entity Framework ...·  8 月前    · 

口腔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口腔溃疡,到一些并不那么常见的疱状病变、红白色病损等等,我们的口腔黏膜中可能发生的病变有多种类型。

这其中有一部分病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顾名思义它们是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的黏膜疾病。这些疾病包括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为代表的口腔癌前病变,另一类是以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为代表的口腔癌前状态。

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得到诊疗,其中一部分病变可能历经一系列恶性转化过程,逐步发展为口腔癌(如下图所示)。据统计,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总体癌变率接近4.32%,其中口腔红斑病是最易发生癌变的一类,很多患者在初次检查时就已经发展为口腔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配合临床检查和一些相应的治疗手段,同时需要定期复查,尽可能在它们发生癌变前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初次诊断需要借助组织病理活检手段,即需要切取一块病变组织进行检验,进而明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这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随诊的病损,难道在每一次监测中都要切一块组织去做活检吗?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无创的筛查手段,使用一个小毛刷在病损区刷取并收集脱落下来的病变组织的细胞,对细胞内DNA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细胞DNA改变比细胞形态学改变出现更早,有利于早期筛查。这种手段较为直观地评估疾病的状态,又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与创伤。

通过定期随访检测,高效监控疾病的变化,可以将口腔癌的早筛早诊关卡前移,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小治疗难度,对于口腔黏膜病癌变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