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期,一个叫做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的电视节目在英国 BBC 上开始播出。
Monty Python 是这个喜剧组合的名字,中文音译为「蒙提·派森」,Flying Circus 则是飞翔的马戏团的意思。
这部年龄超绝大多数网友,和互联网几乎同期诞生的剧,在
豆瓣评分高达 9.4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剧集呢?
让我们来看看剧集介绍是怎么说的:
1969 年 10 月 5 日,当这五个英国佬和一个美国佬第一次
胡言乱语恬不知耻
地出现在 BBC 电视台上时,整个英伦三岛都傻了眼。从这天开始,在之后短短的四年间,“巨蟒剧团”及其六位成员的名字通过《飞翔的马戏团》这套空前成功的电视喜剧节目,很快成为了英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正是从《飞向的马戏团》开始,“巨蟒”逐渐为世界所熟知,并以自己独特的幽默方式开创了一种至今仍被全世界(尤其是好莱坞)广泛效仿和套用的喜剧类型。
胡言乱语、恬不知耻
,听上去完全不像好话的评价。实在是因为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流派,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
沙雕无厘头
。
这部剧的年头比较久了,网上完整的资源已经很难找了,感兴趣的可以在 B 站搜索 「飞翔的马戏团」 找到一些片段。虽然清晰度很差,而且因为年代和文化的原因,很多台词也听不太懂啥意思(即使有字幕),但是那股子沙雕无厘头,确是挡也挡不住。
1975 年,Monty Python 拍摄了一部电影,《
巨蟒与圣杯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部老电影,至今在 IMDB 仍然排名 125 位。
这部电影的流传倒是很广,如果想看又找不到资源的朋友请搜索并关注公众号「
Python 技术控
」,然后回复 「
Ni
」
说「
Ni
」是什么鬼?请继续看下去就知道啦!
Monty Python 的影响如此广泛,不但开创了一种喜剧类型,催生了在 90 年代兴起的,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影响了无数的观众,也影响了一位荷兰的大神程序员 Guido van Rossum (吉多·范·罗苏姆)。
作为 Monty Python 的粉丝,Guido 在 1989 年给他开发的新的编程语言命名为 Python, 1991 年正式对外发布。
不光借用了团队名称,Monty Python 的有一位成员名叫
Eric Idle
名字看着有没有一点眼熟?没错,Python 自带的 IDLE 就是取自他的名字。
不止于此,还有一个比较冷门一点的 IDE,用 PyQt 开发的,它自己也经常用来开发 PyQt 程序,这个 IDE 叫 Eric
若干年前我还用它开发过小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