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上来说,构造函数可以抛出异常。但从逻辑上和风险控制上,构造函数中尽量不要抛出异常。万不得已,一定要注意防止内存泄露。
1.构造函数抛出异常导致内存泄漏
在C++构造函数中,既需要分配内存,又需要抛出异常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内存泄露的情况发生。因为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在概念上将被视为该对象没有被成功构造,因此当前对象的析构函数就不会被调用。同时,由于构造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在函数体内抛出异常将导致当前函数运行结束,并释放已经构造的成员对象,包括其基类的成员,即执行直接基类和成员对象的析构函数。考察如下程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
int m;
public:
C(){cout<<"in C constructor"<<endl;}
~C(){cout<<"in C destructor"<<endl;}
class A
public:
A(){cout<<"in A constructor"<<endl;}
~A(){cout<<"in A destructor"<<endl;}
class B:public A
public:
char* resource;
resource=new char[100];
cout<<"in B constructor"<<endl;
throw -1;
cout<<"in B destructor"<<endl;
delete[] resource;
int main()
catch(int)
cout<<"catched"<<endl;
}
程序输出结果:
in A constructor
in C constructor
in B constructor
in C destructor
in A destructor
catched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当前对象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如果在构造函数中分配了内存,那么会造成内存泄露,所以要格外注意。
此外,在构造对象b的时候,先要执行其直接基类A的构造函数,再执行其成员对象c的构造函数,然后再进入类B的构造函数。由于在类B的构造函数中抛出了异常,而此异常并未在构造函数中被捕捉,所以导致类B的构造函数执行中断,对象b并未构造完成。在类B的构造函数“回滚”的过程中,c的析构函数和类A的析构函数相继被调用。最后,由于b并没有被成功构造,所以main()函数结束时,并不会调用b的析构函数,也就很容易造成内存泄露。
2.使用智能指针管理内存资源
使用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技术可以避免内存泄漏。RAII即资源获取即初始化,也就是说在构造函数中申请分配资源,在析构函数中释放资源。因为C++的语言机制保证了,当一个对象创建的时候,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当对象超出作用域的时候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所以,在RAII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使用类来管理资源,将资源和对象的生命周期绑定。智能指针是RAII最具代表的实现,使用智能指针,可以实现自动的内存管理,再也不需要担心忘记delete造成的内存泄漏。
因此,当构造函数不得已抛出异常时,可以利用“智能指针”unique_ptr来防止内存泄露。参考如下程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A() { cout << "in A constructor" << endl; }
~A() { cout << "in A destructor" << endl; }
class B
public:
unique_ptr<A> pA;
B():pA(new A)
cout << "in B constructor" << endl;
throw - 1;
cout << "in B destructor" << endl;
int main()
catch (int)
cout << "catched" << en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