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踏实的登山鞋  ·  北大老师: ...·  1 年前    · 
踏实的登山鞋  ·  空心病- 知乎·  1 年前    · 
踏实的登山鞋  ·  空心病_百度百科·  1 年前    · 

01

最近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了一篇文章,文章里写到,有一个考上了北大的状元,自杀未遂。

在自杀前,这个学生一切看起来都很好,积极上进,前程似锦,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骄傲。

但是这个学生却对心理医生说: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曾有一位同样在北大任教的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老师,在多年工作中发现,在北大这个汇集了全国精英学生的地方,有不少优秀的学生,经常会陷入到空虚、迷茫的状态之中,他们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感觉自己内心空空荡荡,似乎除了好好学习,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价值。

徐凯文老师将这些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称作“空心病”。

在人们的认知里,优等生天生就具备了健康的心理,但患上这种心理问题的孩子,他们会维持着好成绩,但却感觉自己如同行尸走肉,有些人会渐渐开始厌学,还有些人会尝试更极端的做法——自残或者自杀。

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会有心理疾病?

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会想要自杀?

“空心病”是怎么出现的?

前段时间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阳光普照》,其中一个孩子的经历,就恰好描述了这种心理问题。

05

可能有人会问,空心病是不是抑郁症的一种?

空心病确实具备了抑郁症的某些特征,比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也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可能都无效。

与抑郁症不同的是,空心病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的缺失。

价值观对人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谁,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

但某个观念的形成和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因此,作为孩子人格形成的塑造者,家长的教育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孩子的心理教育,家长应予以重视,同时注意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父母还应多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而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

如果发现孩子有“空心病”的症状,家长应予以重视,必要时需向专业人士求助。

没有人可以一直处在阳光下,也没有人能一直待在阴影中,我们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也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期望,孩子才能有更多空间让自己的心得到成长。

愿你的孩子,既能享受阳光,也懂得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