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晓鹰(右)讲述外公的故事 记者 刘斌 摄

清明节到来之际,国家电网南瑞集团退休干部盛晓鹰,讲述了外公傅文忱、父亲盛殿邦、母亲傅明坚传承红色家风的故事。一家三代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忘我为国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鲜为人知的是,外公傅文忱是东北抗联老战士,是电影《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原型之一。

为革命事业离家隐秘11年

国家需要时就要舍家为国

傅文忱生于1904年,满族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傅文忱随李杜将军在密山参加抗日救国军。1933年1月,日寇占领密山,傅文忱所在的部队撤至苏联,他回家务农,担任密山国际交通站机要交通员。这条国际交通线是架在中苏边境上的红色秘密通道,中共组织的文件、共产国际的指示及中共派往苏联学习的干部大都经过这条交通线。傅文忱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秘密性和危险性,但他信仰坚定,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4年10月傅文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临行前他没告诉任何人,只是对妻子说:“我去打猎了,如果6年还没有我的消息,你就带着女儿改嫁吧。”之后在一个严冬的凌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1938年2月,中央组织部决定调傅文忱回国,并让他改名为宋志远。盛晓鹰说,外公曾用过7个名字,一辈子从事隐秘战线工作。

1946年6月22日,傅文忱随三五九旅主力回到家乡密山,担任密山首任民主政权县长。回到阔别11年的家乡寻找亲人,傅文忱站在父母、妻子、女儿、姐姐弟弟面前,悲喜交加,他已认不出17岁的长女傅明坚了。母亲抱着他的头说:“你这些年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不给家来个信?妈把眼泪都哭干了。”

说到这里,盛晓鹰言语有些梗塞,他说:“没有国哪有家?外公是共产党人,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舍家为国。”

不想占用国家土地

父母相约逝后骨灰撒入长江

盛晓鹰的父母1949年结婚。父亲盛殿邦1938年参加革命,1954年到武汉参加了当年的抗洪防汛武汉保卫战。1955年,盛殿邦被授予上校军衔,曾任空军雷达学校(现空军预警学院)第一任政委,1983年离休,1998年在武汉逝世。盛晓鹰的母亲傅明坚1947年参加解放军,曾是洪山陆军总医院眼科军医,被称为“光明的使者”。

“父母终身平凡、朴实,为武汉作出了他们应该做的贡献。”盛晓鹰说,按照父母的身份和职级,他们去世后完全可以安葬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但他们却相约去世后将骨灰一起撒入长江。

“父母一生生活简朴,他们不想去世后占用国家的土地。” 盛晓鹰说,他特意选在父亲诞生100周年的日子,将他们的骨灰撒进长江,完成了父母的心愿。

参军6年获嘉奖8次

让报效祖国的精神永远传承

受外公和父母的影响,盛晓鹰在生活中也淡泊名利。盛晓鹰16岁参军,到今年刚好50年。他参军6年间先后获得8次嘉奖,很快入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这一生为国家做了该做的事。”盛晓鹰说,忘我为国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源泉,他希望大家传承革命优秀传统,不仅是告慰革命先烈,更是要让报效祖国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