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三十二载时间流转,一心扑在三尺讲台之上。为人师者,无限荣光,亦是世间的珍贵;没有痕迹的善行,虔诚地热爱着生活,无私地奉献于教育,始终不变的坚守。如光。如亮。如朗月照人。

红烛美韵诗意情

盘饰着典雅的发髻,嘴角挂着温和的笑容,韩秋红老师端庄优雅的站立着透露着儒雅气质,岁月留给她的不是风霜而是内心温和充实的积淀,这是学者的美韵。讲台上的韩老师神采飞扬,一裳红裙衬得她明艳动人,语调抑扬顿挫,在尽兴处挥摆着手势,毫无疲倦之态。熟识的人由衷地称赞她为“美的典范”。而她的课堂亦是美的享受。

在课堂上,韩老师以优美的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用理论逻辑、生动现实作支撑。在讲述西方哲学与文化时,她用油画《拿破仑加冕礼》来作为现实的映证,阐述了西方文化的神圣性。当教皇为拿破仑加冕时,双方的神情都透露着无奈,这象征着王权必须要神权来授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方文化当中王权和神权的关系,润物无声地感染着学生,给予学生艺术审美的感受。

枯燥深奥的哲学理论在韩老师的讲解中变成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对吴良镛先生的获奖感言“让人们诗意般的栖居在大地上”,韩老师赋予了生动优美的哲学的阐释与分析。吴良镛先生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建筑事业相融合,不仅饱含着对理想建筑的热情,更难得的是对“公共利益”与“人居建筑”的无限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他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美,让我们认识到建筑的美不只是高大耸立的崇高,更包含着以人为本的诗意之美。

韩老师将生活与哲学密切相连,置入更深的觉知,承载着思维的厚度,哲思精湛、文采斐然,不仅是对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和情感的共鸣。所谓诗意的教化,大约如是。

匠人匠心惟永恒

全程站立讲课是韩老师的坚持。已近耳顺之年,虽然身体已经不再那般健朗,可她仍然孜孜不倦躬耕于三尺讲台。无论是上百人的大讲堂还是几十人的小教室,她都永远挺立着身姿,永远饱有着热情。“始终以饱满的教育激情、高度的教学责任与崇高的教学使命,坚守着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光荣感。”这是韩老师的坚持。正是这样一份执著,使韩老师成为教学卓越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韩老师始终是勇敢的积极探索者——将创新性和教学实践性相结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她不仅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媒介推动教学的时效性,率先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了BB教学平台,有效促成技术和艺术的良好融合;还不断加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的系统建设,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风与学风的统一、教材与课堂的呼应、知识与传授的内在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课程不仅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也获得2009年度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韩老师说自己不过是“守牢一种精神,做好一个匠人”。追本溯源,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更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的精神。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匠心独运,从“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瓷器到“无需一钉一铁”的榫卯结构,把敬畏与虔信,连同自己的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了独具风韵的“东方制造”。作为现代化之路上的资深学者,以崇高的精神作为支撑,带领学科发展,倾心于教育,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韩式课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又何尝不是对工匠精神的纪念传承?

师恩浩荡永难忘

韩老师不仅有大家的风范,学者的深度,在面对学生时也总是保持着亲切、自然、和善的微笑,让人觉得心里温暖而亲近。她的学生们真诚而笃定地说“韩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眼神中藏不住的敬爱与骄傲。

学生们回忆起与韩老师相处的点滴,嘴角上扬着笑容,语气里满是感动与感激,在微风中与故事一样动人。异乡求学的孩子,隐忍着艰苦酸楚,韩老师总会不动声色地给他们以帮助、关心和呵护;学生身体不舒服韩老师会主动关心问候并且介绍熟识的医生治疗;困在现实的迷惘中的学生,总能因为韩老师的一句话而豁然开朗,继续坚定而勇敢的前行。韩老师带给了她们太多太多的收获,学问、真诚与爱。

月光下,一位学姐讲述至动情处,情不自已地朗诵起了想送给韩老师的诗,虽然她坦言,再多感谢的话语都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爱与尊敬......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教师美好的教化,像晨曦梦回时的一弯晓月,散发着清朗、明澈和庄严,在天地最暗的时候它最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