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经典版《红楼梦》一较高下、竞争第一宝座的国产电视剧到底有多强?

答案就是评分高达9.7分,多达20万人的评分的《大明王朝1566》。2007年,这部剧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 它的待遇可不太好,仅仅只有0.5%的收视率,大多数观众看不了几集就选择转台看其他电视剧去了,舆论反响也平平无奇。

只不过,十几年后当我们再打开国内电视剧的榜单时,却会发现《大明王朝1566》居然高居国产第二, 它的前面是同样9.7分的《红楼梦》,它的身后则是曾经能和春晚叫板的火热喜剧《武林外传》。

说起到,倒想起武侠小说家古龙在小说中写道“ 一个人的名字也许会起错,但外号却是绝不会起错的 ”,被不少人盛赞为国产权谋剧第一的《大明王朝1566》(以下简称大明王朝)又怎么会是仅靠炒作就能获得如此赞誉呢?

那么,这部剧究竟是凭什么从收视惨淡的待遇变成了如今的一代神作呢?难道真的只是靠炒作罢了吗?

懂得让人物立体化,这才是真正的优质作品

影视作品的剧情展开,往往离不开人物的塑造,而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人物“脸谱化”。 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人物的形象单一,比如变成是单纯的好人,又或者是彻底的坏人。

而在大明王朝里,被认为是昏君的嘉靖,也有着想着自己的老伙计吕芳想得掉眼泪的时候,就算是杨金水这样只知道利己的人也有被沈一石感动得就要拜把子的时候。 这些人物的立体化固然该值得称赞,但更值得称赞的还得属对海瑞的形象立体化。

在历史上,海瑞一直是一种相对正面的“清官”形象,而在现实里几乎所有的戏剧和影视作品中,海瑞也变成了一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 刚正不阿,绝不耍任何手段,宁可把子女逼得饿死也不愿意贪财的略带几分“愚得不懂变动”的形象。

但在大明王朝里, 小说作者、编剧刘和平却在整体保持刚正不阿的前提下,不再以“愚得不懂变通”作为形象刻画手段,转而变成了一个富有手段的海瑞。 这样对海瑞的形象刻画无疑是颠覆性的。

其实, 早在大明王朝的前半段,也就是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时的不同态度 ,就可以看出海瑞的手段:

对郑泌昌,海瑞搬凳子,套近乎更是不少,还明审明录。海瑞深知郑泌昌担心被别人坑而不敢吐真言,便主动表明了自己对他一切的提审都是明面的,审什么就记什么,让郑泌昌心里有数。 这样的举动,反而让郑泌昌担心过了这一站就没有机会主动交代。

而对何茂才,海瑞明明可以先把凳子搬下去,却偏偏等何茂才坐下去后再让人把凳子撤掉。看到自己和郑泌昌的待遇截然不同, 何茂才立马就心里起毛,为什么海瑞要如此厚此薄彼?不会是郑泌昌已经把事情交代了吧,还打算卖了我?

在这样的心思下,何茂才简直是“急如竹筒倒斗”,将所有事情尽数招供。而海瑞则凭借着形势和手段,打破了郑何之间的同盟, 一石二鸟可谓漂亮,这样的海瑞哪还有半点“愚”呢?

献贺表,海瑞的行为尽显权谋下的忠臣本色

而在“上治安疏”这件事情上,海瑞更是心智、手段皆是上乘,以至于被不少观众调侃为“大奸似忠”。 其实,在这部剧里有不少劝谏嘉靖皇帝的大臣,比如开场就领了盒饭的周云逸,又比如风雪之夜里挨了鞭子的群臣,但效果却相当不理想。

至于不理想的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没有人有机会真正把嘉靖逼到一个不得不表态的死角;二是司礼监和内阁其实在大多数时候都在阻止群臣挑战嘉靖。 在周云逸劝谏时,无论是内阁首辅严嵩还是大太监吕芳都是竭力维护嘉靖的。而到了风雪夜之时,徐阶、高拱和张居正无法打动嘉靖,而司礼监的陈洪更是铁了心当嘉靖的爪牙。

等到海瑞上书之时,形势有了变化,朝廷准备欢送嘉靖移宫。按照一般规则,若海瑞的贺表按时上交贺表,那么以他一贯被群臣认为是刺头儿的形象,那么赵贞吉和陈洪肯定会层层把关。 于是,海瑞偏偏就拖到最后一刻才上贺表,以至于赵贞吉压根来不及拆开就一路小跑进宫,以至于陈洪选择一把抢过来贺表直接扑到嘉靖跟前跪送这封“贺表”。

就这样,海瑞的贺表以阳谋的形式明明白白交到了内阁与司礼监的手中,还借由他们之手呈递给了嘉靖。

不仅如此,海瑞对嘉靖的心思把握得很准,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严嵩。对于嘉靖而言,这次的移宫意义重大,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所作的一次完美总结。 而要足够完美,离不开群臣的贺表,尤其是离不开作为一贯“刺头儿”的海瑞的贺表。

海瑞正是算准了这一点,丝毫不担心嘉靖直接说“就不看了,我们移宫吧”,他知道嘉靖必然会从头到尾看完这封所谓的“贺表”。然而,就是这一封贺表将嘉靖之前的准备弄得刹那间灰飞烟灭:

扛过了大礼议,将严嵩父子和徐阶、高拱、张居正玩弄于股掌之间,苦心孤诣大兴土木、沐浴更衣,全部都白费功夫。

嘉靖自然是暴怒的,这恰恰是海瑞想要的。海瑞为了天下而求死,早已经将棺材备好,就等着嘉靖的屠刀。而此时的嘉靖却早已经没有了退路,他移宫失败,既无法杀海瑞,也无法放海瑞,只能将海瑞关起来直到自己驾崩,终究还是输了。

这样一番精彩的权谋,仅仅用了10分钟,个人认为确实大明王朝最为精彩的十分钟。在那时候的明朝权力中心,无论是内阁、司礼监还是嘉靖本人,都没有人预料到海瑞居然是以阳谋的形式送出了贺表,将他们的举动猜的一清二楚。

正是这种让人拍案叫绝的手段,让海瑞的“忠”显得不再愚笨,而是熠熠生辉。这样一位忠于国家的人,明明有机会弄权,却偏偏选择冒死谏言,恰恰道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骨气。

其实,海瑞的立体化只是这部权谋剧的一个缩影,精彩的情节简直多如天上繁星。这固然该感谢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该感谢编剧、原著作者刘和平的文字之功。说到这,还是希望大家能亲自阅读和收藏刘和平先生所写的《大明王朝1566》,可谓是权谋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读者,我们无力阻止一些出版社出版一些营养欠缺的图书,但我们大可以选择精品书籍放在书架上。 这大概是我们作为读者为好作品的摇旗呐喊,虽然无声,但却有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