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艇 激流回旋项目

弯柄桨:用以增加力量,但会影响控制。
划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划动的轻而窄的敞舱船,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
桨叶:桨的较宽部分。
座舱:皮艇或回旋划艇内一名或多名桨手所坐的地方。
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
水门:由两根悬于水面上方的有斑纹的竿组成,两竿由一条横穿水道的金属线相连。
握手:桨的组成部分,位于桨叶上方
双叶桨:每端各有一片桨叶的桨,用于在皮艇的每侧划水
船体
皮艇:类似爱斯基摩捕捞小船。
单叶桨:一端只有一片桨叶的桨。
桨:划艇桨手用桨,桨轴每端有一片平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固定在艇上。
防水围裙:桨手所穿,系于座舱周围,将桨手封于艇内,防止水进入。
头盔
救生衣
在综合性运动会上一般都设“赛艇”和“皮划艇”两大比赛项目。虽然从定义上讲,这两大运动都是“在比赛航道内用人力划桨使赛艇前进的运动”,但是在运动员坐艇和用桨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体现在:“赛艇”是运动员坐在“装有4个轮子的座位”上,“背朝前进方向,用单桨或双桨前后移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而“皮划艇”则都是运动员坐在艇内,“面朝前进方向,用一支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
“皮划艇”是一个项目的总称,实际上“ 皮艇 ”和“划艇”还有不同之处:“皮艇”为运动员“坐在艇内,用一支两端都有桨叶的桨左右交替划水”;而“划艇”则是运动员“单膝跪在艇内,用单叶桨在艇手一侧划水”。 国际皮艇比赛设有单人、双人和四人皮艇3个小项,取“皮艇”之爱斯基摩语“KAYAK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K1”、“K2”和“K4”来表示。而奥运会划艇比赛项目有单人和双人两种,取“划艇”之英文名称“CANOE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C1”和“C2”来表示。
赛艇 起源于18世纪初叶,1715年在英国 泰晤士河 上就有了赛艇比赛;19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在欧洲普及起来,并传向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中国于1913年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1900年赛艇被列为 奥运会比赛项目 ,1982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运动 起源也较早,1715年英国首次举行皮划艇比赛,19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开展,到1936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世纪30年代皮划艇运动才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