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爵士1月7日早晨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他曾于1987年、1997年、2005年三次捐助西安交大,修建“逸夫科学馆”“逸夫工程馆”和“逸夫外文楼”。1月8日华商报A6版刊登报道,备述了邵逸夫与西安交大的点滴过往。现摘编部分内容如下:

“时光流转,这些学堂圣殿已经是记录了一代代交大人奋斗足迹的岁月丰碑。先生泽被千秋,厚德载物的精神如星汉灿烂,为世人敬仰!而今鹤归华表,龙隐海天,无限哀哉!留得丰功垂青史,保有大节在人间。”西安交通大学已于昨日向邵逸夫先生治丧委员会与邵逸夫先生亲属发去了唁电,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深切的缅怀与慰问。

西安交通大学有三栋建筑是以“逸夫”冠名的。作为参与其中“逸夫科学馆”捐助与修建全过程的亲历者,本报记者采访了当时的西安交大校长史维祥与副校长王则茂。

曾经三次捐助西安交大

1987年和1997年,邵逸夫两次捐助西安交大修建“逸夫科学馆”和“逸夫工程馆”。2005年,西安交大通过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申请到了邵逸夫基金的教育捐款,专项资助他们“逸夫外文楼”项目400万元港币。这也是西安交大第三次获得邵氏基金资助,资助力度和次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1987年7月邵逸夫(前排中)在西安交大校领导陪同下参观校园

昨日,记者来到西安交大,据当时负责拍照的白延生回忆,1987年7月28日,邵逸夫来到西安交大,他听校领导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去建设科学馆的实地进行了考察。而86岁的史维祥记得,科学馆奠基时邵逸夫并没有来,派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老校长马临,也是他当时的教育顾问,作为代表来了。

关心内地教育、捐款用途

当时负责西安交大校园基建的王则茂,上世纪80年代到香港去拜望过邵逸夫。当时是香港校友会的会长带他去的,“在邵逸夫家的客厅里,只是和他打了个招呼”。

科学馆奠基后,史维祥参加了国家教委组团赴香港出席赠款仪式,带队的是教育部的一位副部长,他本人则作为受资助学校的总代表接受了捐款,并做了讲话,表示感谢。各学校代表随后都上台讲话,并与邵逸夫先生合影拍照,可惜的是史老一时间找不到过去的照片了。他说当时各校都送了很多名贵礼物,西安交大的礼物是请美院一位教授为邵逸夫先生画的一幅油画肖像,“画中的邵先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他一看到就非常高兴,把我们的礼物放在中央的重要位置”。

据史维祥回忆,邵逸夫特意陪着大家参观。邵先生很关心内地教育,向他提了很多问题,“学生需要学几年,怎么考进来的,学校有多少人,多少研究生,捐款准备派什么用场。”邵逸夫不仅在香港很有名的酒店请他们吃饭,还带着他们去邵氏兄弟的片场。“当时一个片场正在拍武打片,我还记得演员像空中飞人一样。”史维祥印象中的邵逸夫很慈祥、很随和,邵逸夫告诉他,自己每天都要锻炼身体,跑步、爬山,“那时候邵先生的年龄已经相当大了,但是身体确实相当不错。”

逸夫楼,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百度地图上搜索“逸夫”两个字,各种带着“逸夫”字样的教育、医疗机构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神州大地上。向先生107岁的一生致敬,它们比任何文字更有力量。

西安交大逸夫科学馆

逸夫先生的一生,不但诠释了如何努力创造财富,而且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和使用财富。其实,逸夫先生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逸夫先生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全世界科技拔尖的人物,支持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研究。       逸夫先生去世后,网友传诵着他曾说过的话:“我的财富取之于民,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这些话语,掷地有声,令人敬佩,更发人深省。
当下中国,依旧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依旧有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教室;一些人富豪榜名列前茅、慈善榜却名落孙山;一些人聚财有方却少有捐助之举……       逸夫先生走了,他是一面光亮的镜子,温暖和感动着人们,值得缅怀和学习。人的一生,追求财富的同时,还要学会使用财富,让财富惠及自己的同时,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