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芒竜村芒腰村民小组离凤山镇人民政府只有两公里,但因为隔着威远江,芒腰村民小组曾经一度是凤山的老大难村,发展难、出行难、娶媳妇难。

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老百姓的共同努力,2019年,这个曾经被人们称为穷芒腰的老大难村从全镇194个村民小组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美村寨的荣誉称号。

曾经的铁索桥 资料图

穷芒腰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最美小组呢?

凤山镇芒竜村芒腰村民小组距镇政府2公里,距县城20公里,共28户,113人,是芒竜村唯一的一个傣族村寨。走进芒腰村民小组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整个村民小组都干净整洁、民风纯朴、村民团结。

早上十一点左右,芒腰村民小组陶健一家的厨房就热闹了起来,父亲陶仕平生起了碳火忙着烤自家现杀的土鸡,陶健和妻子忙着准备各种小菜。菜都是家里的应季时令蔬菜,鸡现杀、菜现摘。

不大一会儿,一桌热气腾腾的农家新鲜、生态的饭菜就摆上了桌。客人一坐定,还有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表演。

“当阳光温暖照射大地,微风描绘着河流山川,满山的茶香四溢飘散,农家庭院绽放的笑脸,江水悠悠碧波荡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伟大美丽的理想这是无尽的大爱,这是幸福的强音,这是复兴的呐喊……”一路走来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量陶健还专门创作了一首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歌《伟大的复兴梦》,优美的歌词写出九零后的陶健的真实感受。

今年28岁的陶健是土生土长的芒腰人,同时也是凤山小有名气的原创音乐人。2018年,陶健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

“以前交通也不方便,下雨天,遇到威远江涨水,因为当时也没有桥,虽然学校离家只有两公里,但只能绕着山路走,去到学校还是要两三个小时。”陶健说,在家开农家乐,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说起曾经的出行路,芒腰村民小组长吕仕祥更是经历了不少的苦头,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和三个同学一起划竹筏过河,因为河水太大,划着划着就被顺河冲着走了,直到遇到了大人才救了上来。

为了能有一条无论晴天雨天都能通往外界的路,不服输的芒腰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造了两座桥,从摇摇晃晃的铁索桥到今天安全稳固的石拱桥,芒腰人的出行路稳了,收入也稳了。

在家里开个农家乐,也是当了二十多年村民小组长的吕仕祥的梦想。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善,吕仕祥也终于实现了在家里开农家乐的愿望。

曾经,这个离集镇只有2公里的寨子就因为威远江把这个村庄隔成了一个孤岛。如今,一座桥连起了对面的市场,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自脱贫攻工作开展以来,上级党委政府先后为芒腰村民小组投入了68.9万元实施了人畜分离项目建设,新建猪圈1690平方米。2018年,为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创建工作,芒腰村民小组被列为全镇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重点打造,共投入资金195.6万元,新建凉亭1座,新建入组大门1座,新修了一条长532米的栈道,实施入组道路补修及扩宽共计375平方米,完成村民小组农户民房外墙提升及美化工程,全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村庄也越来越美。

“我们一定会做到的。”家家户户开起农家乐,把外面的人吸引进来体验乡村生活,让大家都有钱赚、都富起来,是吕仕祥的梦想。

凤山镇是景谷县特色旅游小镇重点乡镇之一。目前,芒卡温泉已经开始营业,凤山镇党委政府决定,今后将积极打造芒腰村民小组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山水旅游业,加快推进特色农家乐建设,带动周末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我心目当中最美丽村寨的样子就是,民风纯朴,生态和谐,最主要是我们农民全部都富起来;产业美、环境美,你要发展得好,你的村庄才会美丽……”如今,说起心目中最美村寨的样子时,村民们个个都开心地争论个不停。

云南网通讯员 周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