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学科专业名称(中文):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英文):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Structure
专 业 代 码: 082401 ; 学位授权类别: 工学
一、学科简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集船舶、机械、控制、力学以及电气一体化的综合性学科,属交叉性、渗透性、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一些其他一级学科。
本学科所属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为上海市高原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研发、设计、建造、运营、检验以及服役性能评估等。培养方案中涉及船舶、海洋平台、潜艇潜器的设计原理、性能预报、结构设计、建造法规和规范、操纵与控制、智能航行、结构可靠性与强度校核,以及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1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品德良好,积极为振兴中国舰船事业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 .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跟踪本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并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
4 .具有社会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中外文的表达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编制相关软件能力。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船舶总体设计与优化 |
1 、新概念船型研发 2 、多体船技术 3 、船舶总体布置与多学科优化 4 、船海工程系统集成与仿真 |
智能船舶与无人技术 |
1 、无人艇控制技术与应用 2 、船舶智能航行技术 3 、 船舶减揺及控制技术 |
船舶水动力与性能 |
1 、计算流体力学 2 、船舶性能预报与分析 3 、绿色船舶技术 4 、二代完整稳性 5 、流体力学试验技术 |
船舶环境荷载与结构设计 |
1 、船舶结构可靠性与强度校核 2 、船舶建造理论与方法 3 、造船数字化技术 4 、船舶环境荷载分析 |
船舶建造技术 |
1 、造船工艺及优化 2 、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 3 、船舶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 |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学制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5 年。 总学分: 30 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 25 学分 ,必修环节(实践和学术活动) 5 学分 。原则上 1 学分 16 学时。
五、课程设置 ( 硕士 )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
公共学位课( 5 学分) |
2011203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0112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0042064 |
科学道德与 学术规范 |
16 |
1 |
一 |
海科学院 |
||
23082998 |
英语 ( 2 选 1 ) |
学术英语 |
16 |
1 |
一二 |
外国语学院 |
|
23082997 |
综合英语 |
16 |
1 |
||||
基础学位课( 8 学分) |
23042005 |
船海学科研究前沿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23102004 |
数值分析 |
48 |
3 |
二 |
理学院 |
||
23102005 |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
48 |
3 |
一 |
理学院 |
||
专业学位课( 8 学分) |
20042066 |
论文写作指导(必修) |
16 |
1 |
二 |
海科学院 |
|
23042006 |
计算流体力学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23042007 |
结构动力学 |
48 |
3 |
一 |
海科学院 |
||
23042008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环境载荷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专业选修课( 4 学分) |
现代船舶设计原理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20042024 |
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学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23042010 |
船舶操纵与控制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深潜器水动力性能原理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新能源与船舶节能技术 |
32 |
2 |
二 |
商船学院 |
|||
20042009 |
船舶水动力计算软件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23012013 |
结构有限元分析 |
32 |
2 |
一 |
商船学院 |
||
23042013 |
船舶实验技术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无人船技术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23042015 |
极地船舶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绿色船舶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智能制造 |
32 |
2 |
一 |
海科学院 |
|||
23042018 |
船舶智能化数字化实现技术 |
32 |
2 |
二 |
海科学院 |
||
必修环节 ( 5 学分) |
|
学术活动与专题讨论会 |
16 次 |
2 |
|
|
|
|
文献阅读 |
|
1 |
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至少阅读 30 篇中外文资料,由导师负责考核。 |
|||
|
实践能力 |
|
2 |
按照第八点要求,导师、学院负责具体考核。 |
|||
其他要求 |
|
||||||
备注:按照入学时英语成绩 , 把有关研究生分成 A 、 B 两类 ,A 类免修不免考。具体分类方法和确定名单由培养办公布。
学位点负责人:李云波 学院主管院长:郭佳民 分委员会主席:李云波 |
六、科研和学位论文要求
科研要求:各一级学科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的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
开题报告: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由学科组织,包括资格审核等,具体要求见相关文件;
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由学科具体组织;
预答辩、答辩:第六学期。具体要求见学校文件。
七、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密切结合。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所要求具有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为使研究生能将理论用于实际,增强独立工作能力,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科学创新的能力。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并参与对本学科发展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也要参与实验室建设或船厂、设计院进行工作实践,同时参与部分本科辅助教学实践工作。学位论文必须体现出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的新知识和新见解,确保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