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一篇文章里讨论过一个刚出场就身亡的人物:冯渊。《红楼梦》第四回里是这样描述的:“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
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一下了,“酷爱男风”,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风气,而《红楼梦》用虚实结合的笔触记录下了当时这样一个时代的林林总总,是非常可贵的。在全书的很多地方,也都描写到了满清社会的“男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同性生活倾向。
事实上,满清贵族之间,同性生活也并非什么秘密,根据《红楼梦》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也是贵族子弟之间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比如在原著第七回中宝玉见到了秦钟,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个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但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而秦钟的反应也非常相似:“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打不快事。” 类似的,还有薛蟠主动去挑逗柳湘莲的桥段。
值得读者注意的另一点是,在满清社会,男风之盛连小孩子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著第九回有一段描述:“又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姓名,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两个外号,一个叫“香怜”,一个叫“玉爱”。别人虽都有羡慕之意、“不利于孺子”之心,只是惧怕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如今秦、宝二人一来了,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缱绻羡爱,亦知系薛蟠相知,未敢轻举妄动。香、玉二人心中,一般的留情与秦、宝,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出。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料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止一日。” 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用了很直白的文字将这种情感描绘得十分生动,再次可见男风之盛行。
原著当中第九回里,有一处很奇怪的文字:秦香二人就急得飞红的脸,便问道:“你拿住什么了?”金荣笑道:“我现拿住了是真的。”说着又拍着手笑嚷道:“贴的好烧饼!你们都不买一个吃去?”秦钟香怜二人又气又急,忙进来向贾瑞前告金荣,说金荣无故欺负他两个。同样的文字又出现在第六十五回里:““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贴一炉子烧饼了。”这里的“贴烧饼”,实际上就是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大家还记得忠顺王府的人专程去到贾府,找宝玉问琪官的下落这个情节吧?贾宝玉跟蒋玉菡之间也是非常亲密的,他们二人互换了汗巾子,后来袭人发现了,就埋怨了一句说:“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 可见,贾宝玉也有男风之好,而且由来已久,连袭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我国最早记载的“男风”大概出现在商周时期,所留下的文字资料不多,
但在《尚书·商书·伊训》中,提到过“三风十愆”,这个“三风十衍” 里就包括“顽童”,实际上指的就是“娈童”。《战国策》里有个典故,说的是魏国龙阳君靠男色侍奉魏安釐王而得了宠。有一天,龙阳君跟魏安釐王去钓鱼,明明钓上来十多条鱼,可是龙阳君却开始大哭。魏安釐王就问他:你都钓上来鱼了,为什么还哭?龙阳君回答说:我钓上来大鱼的时候,就想把之前钓到的小鱼扔了。而我自己是靠着相貌才得到了您的宠幸,如果别人都效仿我,长得好看的人又有很多,到时候我就会像这些小鱼一样,也被扔掉了。就是因为想到这一点,我才哭。魏安釐王听了以后很感动,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以后谁敢给我推荐相貌姣好的男宠,一律灭族。因为这个典故,所以“龙阳之好”成了“男风”的另一种说法。
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句说:“杂论称娈童始于黄帝”,但是这个说法如今还没有被考证。
清朝有一个人叫做“竹松亭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讽刺当时的男风之举。诗中写道:
等闲畜类公弄母,
未见畜生公弄公;
只因人间男风盛,
畜类巧戏公弄公。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清代的“男风”如此之盛行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清朝盛行的“私寓制度”,也就是允许富商、官吏供养相公或者象姑。大户人家都会从牙行里面买来一些长相俊美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也要忍受主人对他们的折磨。当时,也有人会长期供养唱戏的伶人。一直到民国初期,这个制度才被废止。清代才子也多有“断袖之癖”,比如著名画家郑板桥,他就曾经养过很多男宠,后来到了晚年,他发出过感叹说:“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之间的韵事也是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人皆知;著名才子毕秋帆甚至冷落了妻妾,待伶官甚为优厚;而袁枚更是在过了古稀之年以后还供养着年轻美貌的男秀才,《随园轶事》对袁枚的这个癖好也有过记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
都说《红楼梦》是一部包罗世间万象的巨著,我们从其中能够看到许许多多那个时代背景之下的芸芸众生相。仅仅一个“小人物”冯渊,背后就藏了诸多秘密,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里继续讨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