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资本输血后的摩拜和ofo小黄车,已经成为共享单车市场无法撼动的头部公司,在政策监管下,两家的竞争也已经从铺量到精细化运营比拼。面对城市中大量堆积的共享单车,朱啸虎认为过往几年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几场合并已经反复论证,“当市场只有前两家,且两家市场份额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把对方打死不可能,这个时候两家合并是最好的选择。”
朱啸虎坦言合并虽然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两家公司有很多股东,达成一致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对于合并一事企业方也表现得有些冷淡,ofo小黄车称“不知情”,摩拜则表示“不考虑”,一场共享单车之战变成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战争。“大家都知道要和平,但是还是要打五次战役,和平在三八线是谈不成的,必须要打到三七线才能和平。”朱啸虎说。
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透露,滴滴是希望摩拜和ofo合并的,今年八九月份还找摩拜谈过,因为合并对滴滴有利,否则一旦摩拜联合美团等其他企业发起价格战,滴滴的上市节奏可能会受影响,但很明显,滴滴的“保媒”并未成功。
当摩拜和ofo小黄车纷纷接入支付工具之后,不少用户卸载了共享单车APP,对于用户而言,微信和支付宝均为超高频的入口,并且解决了押金、保险等问题。对于支付巨头而言,共享单车成为移动支付和信用消费的高频场景,超高频的打开次数和留存时间,意味着收割线下流量机会所在。
但资本驱动让共享单车项目难以跳脱以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怪圈,在资本加持下市场占比份额大于商业本质。发现赛道,借助舆论炒热,资本热钱涌入,项目扎堆,补贴大战打响,再到并购重组。从以往的几次大战来看,先占领市场地位再收割用户的发展模式,表面繁荣过后往往会留下后遗症。
“共享经济主要还是商业和能源的问题。”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告诉第一财经,在他看来烧钱不是主要问题,互联网早期也烧钱,但问题是这种模式是否能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东西不能永远靠烧钱、靠投资人支撑,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能持续下去,需要盈利。”第二是否能够真正对环境带来正面影响,“那些自行车没骑多久就废了,钢铁要回炉,是否要消耗更多能源、造成污染?”
“用愚蠢的方式铺满市场,没有创新力的公司本来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启明创投管理合伙人甘剑平将这些单车称之为“stupid bike”。对于拿不到投资,又卖不出公司的共享单车公司而言,出路已所剩无几。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是成立的,但估值太高,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免租金模式很难在一二线城市继续,押金的挤兑也很严重。”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表示,在爆出小鸣单车押金难退、工资拖欠、大幅裁员和高管层真空之后,陈宇莹向第一财经表示,“一直希望可以顺利裁员,缩小运营范围,看后续是否可以缓过劲来。”在做完裁员之后,产品和技术都交接回了广州,陈宇莹也离开了小鸣单车。
小鸣单车只是众多第二梯队共享单车生存现状的缩影,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已经先后有六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造成的押金损失高达10多亿元。
“目前共享单车除了第一梯队的ofo小黄车和摩拜外,第二梯队的公司已经不多了。共享单车长远看是趋势,行业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出现波折一是因为价格战,二是一线城市单车投放过量。”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告诉第一财经,在发展过程中,优拜单车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和国内共享单车布点少而需求大的城市,在他看来这也是共享单车增长点所在。
曾在大众点评经历过百团大战的余熠深有感触,“一定比拼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跑得稳。”对于押金问题他一直持谨慎态度,“押金核心是对用户使用行为的约束,但本质上而言依靠押金盈利是一种危险的方式,步子走得太大,节奏就会跟不上来。”在他看来,租金、APP广告收入、流量导入、大数据收入和政府PPP项目是共享单车未来主要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