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古生物学
- 外文名
- Paleontology
- 专业代码
- 070904T
- 专业层次
- 本科
- 学科门类
- 理学
- 专业类别
- 地质学类
- 修业年限
- 四年
- 授予学位
- 理学学士
发展历程
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
1.
掌握与古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
2.
系统掌握古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
3.
系统掌握化石的采集、处理、观察,化石及其保存信息的获取与表达(照相、描述与统计),以及地层剖面的测制与描述等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4.
初步掌握古生物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古生物学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
5.
了解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古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
6.
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的基本内容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古生物学及相关信息。
课程体系
教学条件
-
1.
古生物学专业应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承担该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应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岗位资格,主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
2.
古生物学专业专任全职教师应不少于6人;在2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业教师。
-
3.
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须通过岗前培训。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
4.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和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应在合理范围内。 [1]
-
1.
具有高度的师德学风,爱岗敬业。
-
2.
具有接受过古生物学学科教育的背景,熟练掌握古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课程教学。
-
3.
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关心学生成长,对学生的学涯、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4.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实效。
-
5.
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用科研带动教学。
-
6.
主动参与教师发展,接受教学检查与评估。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
-
1.
应具备基层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
-
2.
应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
-
3.
应具备教师教学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和教学检查制度。明确教师上岗资格和考核标准。
-
4.
应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教学导师制度,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传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
-
5.
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
-
1.
专业教学实验室人均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
-
2.
具备充足而典型的各大类化石教学标本,包括原生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标本及薄片,具备的生物显微镜、体视镜和化石处理设备的数量不低于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具备专用的化石标本、显微镜储藏柜和化石处理、标本观察台。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
3.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标本与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4.
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1]
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及化石标本处理实践基地。应根据学科特色,与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野外教学与专业实践基地,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