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
1945年2月16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萧县祖老楼与敌伪军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臂。这是张震继窦楼战斗后又一次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第三十二团向敌翼侧实施攻击,终于打垮了敌军。
1946 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抵淮安参加华中分局、华中军分区的高干会议。其时,他负伤的右臂仍在隐隐作痛,趁休会时间他去了一趟淮阴。因这里的仁慈医院设备较好,是以上门求医。医生给他做了X光透视,说子弹横在肩胛之下,必须动手术取出来。张震感到“时局多变,大规模内战随时都可能爆发,还是等以后有时间再说吧。”他婉
医师的好意,迅即回到部队。3个月后,战争果然来临,军务繁忙,张震无暇顾及自己的伤痛。就这样,这颗子弹留在张震身上竟有10个年头,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张震调北京工作后才到医院动手术取出来。他将取出的血淋淋的子弹交给夫人马龄松保存,作为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解放战争时期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端
1979年的一天,张震将一支珍藏多年的左轮手枪上交了。当时他真有点犹豫,因为这支手枪不比一般,它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由被动转为主动,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的开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迎击敌人的全面进攻,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统一部署下,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率部与山东野战军主力会合,由陈毅司令员统一指挥,从淮北到苏北,先后发起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等主要战役。
朝阳集战役是淮北的第一仗。7月中旬,敌以5个整编师(军)约10个旅的兵力分三路进犯淮北路东解放区。
7 月26日夜,张震率部向渔沟集方向前进。他进一步探明了敌情,发现敌第九十二旅以一个营驻守渔沟集,另有部分兵力守渔沟东北高地。如何打?张震考虑,这是我军在淮北地区的首战,应慎重稳妥。他没有急于以主力直取渔沟集,以部分兵力箝制周围高地之敌,而是先控制渔沟东北诸高地,扫除其屏障,再歼灭渔沟集之敌。27日拂晓,战斗打响。我军很快夺占了这几个高地。张震挥师一面截击逃敌,一面攻击渔沟集。下午5时许,敌向西逃窜,被我追歼。该役,共歼敌5000 余人,其中张震部歼敌1000余人,缴获火箭炮2门、迫击炮4门,美式重机枪6挺、轻机枪22挺,有力地配合了二纵队主力全歼敌第九十二旅的作战。
朝阳集初战胜利,鼓舞了部队斗志,改善了第九纵队的装备,他们以缴获的火炮建立了纵队炮兵连。张震回忆说:“渔沟集之战规模虽然不大,但这是我纵队成立后,对国民党正规军进行的首次进攻战斗。在作战指挥上,我对力求首战必胜,怎样适时抓住敌人的弱点,如何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如何迫敌突围而收野战出击之效等问题,有了一定体会。”
为了改变苏北、鲁南战局,我军决心集中24个团的兵力,发起宿北战役。这是山东与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的第一个大仗。
战斗于1946年12月13日开始。张震指挥第七十五团于来龙庵地区英勇阻击了敌整编第十一师一一八旅的轮番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在攻击敌军固守的人和圩、苗庄、晓店子、罗庄等村落时,我军三次受挫。张震觉察到应特别注意破坏敌人的副防御设施,并加强攻坚的火力准备,尤其是在两支部队共同作战时,更要注意搞好协同,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突击一举成功。他又一次向野战军司令部提出建议,请求做好准备后再发起攻击。根据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韦国清和张震商定于 18日黄昏后,以第九纵队七十五团和第九旅两个团,对人和圩发起第四次突击。经过充分的火力准备,各团的英勇拼搏,终于突破了敌人防御,全歼守敌。兄弟部队也分别歼灭了罗庄、苗庄等处的敌人。
在宿北大战中,共歼敌2.1万人。敌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第七十五团团长余倚义、政委李毅将缴获的戴之奇的左轮手枪送给纵队司令员张震,作为人和圩血战之纪念。张震珍藏了这件历史文物33年。
一个女儿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牺牲”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94个旅的兵力,向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其中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兵力为60个旅。在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下,组成3个野战兵团,连同其他部队共45万人,向鲁中山区扑来。
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的张震与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率部协同友军打敌增援七十四师。他们节节抗击,血战不止。工事打塌了,战壕打平了,就在弹坑里打,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拼石头,逐山逐岭,反复争夺,终于阻住了敌军,保证了我军主力歼灭王牌军七十四师。该役共歼敌 3.2万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然而,敌人又加紧了新一轮的进攻。6月下旬,集中9个整编师24个旅,用“滚筒式”的战法,向鲁中山区“滚”进。压迫我军北渡黄河,然后在黄河以北地区寻我决战。
8月中旬,敌军占领了胶济全线。蒋介石亲自飞往青岛,部署“九月攻势”,对我胶东解放区发动更大进攻。形势十分严峻。前有国民党步步紧逼,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胶东根据地后方紧急撤退,迅即埋藏物资,把部分伤病员和女同志疏散到大连。
夫人马龄松带着儿子小阳、连阳,与其他战友的妻子一道乘船,经过连日颠簸,从威海撤退到了大连苏联红军驻地。
张震回忆说,在战争时期,这些女同志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比我们男同志更辛苦。他与夫人马龄松生的一个女孩子,尚未满月,就在一次夜间行军转移时,怕暴露目标,便在担架上用棉絮紧紧裹着,最后窒息而亡。当时,马龄松忍痛没有告诉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张震,独自扛着,不让心爱的丈夫在前线有丝毫分心。
马龄松,又名马凌嵩,河南宜阳人。第一次与张震见面是在抗战最艰苦的1938年冬天。当时张震任新四军济南支队参谋长。他与彭雪枫司令员兼政委等支队首长一道,率部正在河南鹿邑白马驿整训。一天黄昏,下着鹅毛大雪,寒风刺骨。在游击支队司令部门前雪地里,停着一辆送运棉衣的大车。押运棉衣的一位同志站在那里冻得直跺脚。张震听到后,忙叫警卫员请他进屋来。一看,原来是位女同志,单挑的个子,脸冻得通红,军帽上满是雪。张震同她聊了几句,知她是游击支队派往国民党河南鹿邑县长魏夙楼处做统战工作的,公开身份是鹿邑青训班的音乐教员。她原先在洛阳中学读书,七七事变后去开封读高中时,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战教团,从那里又到竹沟教导队学习,成了游击队的战士。当时才16岁。这次见面相互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40年3月31日是张震和马龄松终生难忘的日子。经组织批准,张震与马龄松在这天结为伉俪。1941年10月24日,张震夫妇有了第一个孩子。可战事匆匆,直至5个多月后,才第一次见到儿子。
张震夫妇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长时间不在一起,乃至他俩的女儿在行军转移中是怎样死去的,好长时间张震还不知道。直到后来马龄松从大连回到濮阳时才听说。那天妻子再也瞒不住了,抱头痛哭,诉说着女儿惨死的情形。她说,那夜急行军因怕发出声音被敌人察觉,只好把女儿紧裹在棉被里抬走,开始还觉得孩子真乖,没哭没闹。到目的地一看,孩子已咽气了。可怜的孩子也为夺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牺牲”。
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会战
1948 年9月16日,粟裕和张震等指挥华东野战军32万人发动济南战役,经过八昼夜的激烈作战,攻克济南,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起义2万余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第一次攻克敌人10余万重兵集团把守并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已从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丧失土地换取成功歼敌的时期,进入了全力夺取与永久占领大城市,统一大块解放区的新阶段。
从 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中原、华中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战场上,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会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双方直接参战兵力共约140万人,敌方为5个兵团3个“绥区”(2个“绥区”后改为兵团)28个军,约80万人;我方为23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和江淮、冀鲁豫、豫皖苏、豫西、陕南军区7个独立旅,约60万人。60万对80万,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和20个军,另有1个“绥区”及其所属的2个军起义,共55.5万余人。我军在淮海战役中的歼敌人数,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这两次会战,德军均损失约50万人),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战役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的光辉记录。毛泽东主席曾经称赞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在淮海战役中,张震作为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运用他在长期作战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军事指挥才能,全身心协助粟裕代司令员运筹帷幄,指挥战斗。
这期间,粟裕、张震夜以继日,忙得废寝忘餐。待警卫员送来点吃的东西时,才随手抓点什么,边吃边围在地图前研究。粟裕同张震商量,拟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乘胜扩展战果,力争将南线敌主力歼灭在徐州及其周围。张震完全赞同。这样,华野十几个纵队腾出手来,同中野紧密配合,就可在徐州附近打更大的歼灭战。于是粟裕和张震于11月8日联名向陈、邓首长和中央军委发出建议,称为“齐辰电”。
军委和毛主席及时复电,肯定了粟裕和张震的想法,给他们以极大鼓舞。这样就把原来以歼灭徐州右翼集团敌军为主的目标,扩大到求歼徐州国民党军主力,把原来仅限于两淮、海州地区的作战,扩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区,“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百万雄师渡长江?直捣南京“总统府”
1949年元旦,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2月9日,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共58万余人。陈毅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张震任参谋长。
这时,张震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渡江战役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而长江自古称为“天险”,我军却只能依靠木帆船作渡河工具,来突破敌人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组织实施这样的战役比以往战役更为复杂。张震呕心沥血,全力以赴。在明确上级意图后,在大战之前,未雨绸缪。他让司令部立即发出了关于渡江侦察工作问题的指示,令各兵团派出侦察,并规定了侦察区域,明确侦察的主要任务和注意事项。接着,又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一是根据各单位侦察、掌握的最新敌情资料,查清、核实敌江防部署;二是深入研究渡江作战的地理条件,做到对长江中下游的地质水文情况心中有数;三是从我军渡江作战的主要困难入手,预谋对策。
从 2月底开始到3月中旬,三野部队按预定计划陆续向南开进,相继抵达长江北岸。按照渡江作战部署,粟裕和张震率三野指挥机关经夙阳、天长、扬州,于4月4日夜抵达泰州东南15公里的白马庙。经过研究,粟裕和张震于4月8日下达了对东集团渡江作战部署的补充命令。4月10日,中央军委通知;和谈可能在15日左右签订,和平渡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渡江时间要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产。4月20日晚,我中集团在谭震林指挥下,在枞阳镇至裕溪口段百余公里的江面上,首先发起渡江作战。第一梯队4个军(第七兵团二十一军、二十四军、第九兵团二十五军、二十七军)在我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向纵深发展。
4 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进军令的强劲号角中,中集团先后攻占铜陵、繁昌等地。当日19时许,东集团和西集团同时向长江南岸守敌发起了强大的突击。在500多公里的江面上,万帆竞发,火光冲破夜空,映红了渡江健儿斗志昂扬的英姿。我十兵团第一梯队的二十三军、二十八军、二十九军首先在天生港、王师塘、长江等地突破敌江防阵地,江阴要塞守敌在我秘密党员策动下宣布起义。我特纵炮兵封锁长江,断绝了敌舰东逃的航道。第八兵团二十军向扬中岛发起突击,后又渡过夹江向敌纵深发展。
4月23日,乘江防之敌全线溃退,第三十四军、三十五军从南京正面渡江,一举攻占了镇江和浦口。当晚,第三十五军胜利占领南京,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渡江战役后,张震参谋长又协助陈毅、粟裕野战军司令部首长制定夺取上海的战役计划,并做到既歼灭了敌人,夺取了上海又保住了上海。使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此后,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协助粟裕司令员研究筹划解放台湾的问题。张震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我军战略重心转移,攻台行动最后被搁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