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到底都是啥?

关注者
9
被浏览
16,468

9 个回答

这个问题很大,我在这就试着简单说明一下吧。


宋明理学,是指宋明(包括元代和清代)时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按传统的分类,这个体系中主要有两大派。


其中一派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 “道学” ,其中以 程颢、程颐 兄弟创立的 洛学 为主干,至南宋发展至成熟。其在明代也有很大的影响,并长期处于正统地位。因为这派主要以 二程、朱熹 为典型代表,因此常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以 “理(天理)” 为最高范畴,所以以“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另一派是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中叶后占主导地位的以 “心” 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 陆九渊 王阳明 ,故世人称之为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的特点是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和本原地位,把儒家伦理与心等同,提出 “心即理” 的心本论宇宙观,以及天理即良知的思想和 “致良知” 说。



因此,广义的宋明理学包括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除了此两派,还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派”及张载的“关学”等。


宋明理学虽根据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分成几个派别,而这些派别的都归属于宋明理学,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与特点,且共同承担并体现了这一时代的 民族精神


(1)以不同方式为发源于先秦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是 思辨化 的儒学;

(2)以儒家的 “圣贤” 为理想人格模式,以实现圣贤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3)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道德原理,以不同方式论证儒家道德原理的内在基础,以 “存天理,去人欲” 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

(4)为实现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不同的“为学功夫”,即具体的 修养方法论 。这些方法的条目主要源于 《四书》 以及早期道学的讨论,而特别集中于 心性 的功夫。


我是 @哲学考研UP君 ,专注于哲学考研的搬运工,欢迎关注

理学一脉为正统,陆王心学剑走偏锋。

殊途同归而已!

金庸小说中独孤求败的武功,在令狐冲身上就是以灵跃为主,到了杨过身上就体现在重剑无锋。

如果还不能理解,那么就真的不适合儒学。

朱子说,气质之禀或不能齐。

不能齐,就是先天不一样。

夫子说因材施教一样的,有的人一提醒就知道,有的人无论怎么做都是不知道。气质之禀不同而已。

而儒学的根本跟两家不冲突,万物皆为一理,万物皆为一心,天地人三才之德的心性与义理,二者相得益彰。

儒学也是如此,越是懂得天地,越是明白儒学为何能平天下!

儒学正统,保留其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