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编剧
- 外文名
- screenwriter
首要工作
编剧,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个别须获得授权),一般创作好剧本后,编剧会将剧本交付导演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可与导演一同进行
二次创作
(剧本的
修改权
归编剧所有)。因为各种编剧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不同,编剧一般分为:
电影编剧
、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
编剧的大概能力是:
1.影视、戏剧、广告及专题片剧本的前期内容策划、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及方式创意。
主要流程
影片全程分析梳理
编剧应该如何进行影片分析?
一 主题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
生活经验
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
情绪宣泄
。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电影艺术
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二 结构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三 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四 场景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五 景别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
大远景
,(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
中景
,(6)中近景,(7)近景,(8)特写,(9)
大特写
。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觉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六 空间
在理论的分析中,电影的空间是一个不太具体的概念。
七 机位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九 光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电影光线
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光线的使用,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光线的感觉表达了摄影师对导演摄影技术掌握的程度。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风格。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但无论是怎样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十 影调
有人会在影片分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影片的影调效果,对于我们的常规电影分析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艺术上的意义?
而我们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切身的体会,影片摄影控制和最终的效果,在影片摄影的局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影片摄影的整体创作上是一个艺术问题。
影片的影调,是影片总体视觉风格的表现形式。
影片的影调,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的整体感觉和影调的整感觉。
影调在影片中的整体控制、一场戏中的控制、一个镜头中的控制,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胶片类型的选择;有对于摄影对
洗印
技术的控制;有摄影用光方式、方法的处理;有对于摄影风格的有目的的选择;有对胶片
高亮度
部分和低密度部分的
有效控制
;有
镜头画面
效果控制的设计与风格等等。
影调的影片的拍摄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实际上是摄影师对场景中各种亮度关系的分配。而影片中各种影调的处理,完全是导演、摄影师根据影片的内容与影片的风格来决定的。
十一 对话
对话——是影片中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对话——是人物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仍然是常规电影中推进叙事、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表达性格的主要的表现方式。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速度、表情、口齿清晰的程度,又都可以反映和表现出影片人物的特点。
电视编剧
编剧地位
编剧荒
编剧
[1]
是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需要较小的局限性,过多的干预往往会导致剧本的质量下降。2002年以前,中国闹过
剧荒
,后来虽获得纾缓,但,华人世界的编剧仍然不多,使本土影视界鲜有优秀的剧本。
编剧转行
编剧有公式吗
美国编剧研究大师Cristopher Vogler(克里斯托弗 沃格勒),写作的《The Writers Journey: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中文译名
《
作家之旅
: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3版)》王翀翻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
ISBN
:9787121144103)正是世界上少有的讲解故事规律的写作指导图书。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论一出,立即震动了西方编剧界,该书也被公认为好莱坞电影人的
必读书目
。不但关于写作的智慧,同样关于人生的哲学。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之旅”中前行,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就如书中所写,就是一位资深导师,指点我们走好“
作家之旅
”。
编剧官方网站
剧坛
是全球最大的华人编剧社区,一直努力培养编剧,包装编剧,在编剧界做出重要贡献。2009年5月份,剧坛结合多种推广渠道,组建核心宣传团队,有利的提高了对职业编剧的包装工作。2010年创建业界互动链,有效的促进了编导之间的交流。
编剧的职责
许多独立编剧都专注于创作推销用脚本。推销用脚本是剧作者个人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雇主授意下的结果。脚本可以是个人的节目规划,也可以是对现有电影电视趋势的全新解读。撰写推销用脚本需要编剧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并独立或通过
中介机构
完成对市场的调研。剧作者需要知道如何构建一个精巧的故事、创造吸引人的角色,并将这一切通过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绝大多数独立编剧的绝大部分推销用脚本都不会变成最终的节目,但成功的脚本可能会吸引到主流制作人的注意力,并使你的事业走上腾飞之路。
改编版本
有些编剧专注于改编,也就是根据业已存在的故事撰写剧本。小说、舞台剧、回忆录、传记、电视剧甚至是前人拍摄过的电影都可以被改编。由于改编牵扯到
版权
问题,因此大部分的改变行为都发生在制作公司选定目标,谈好版权之后。这时候制作公司会将改编的任务交给他们认为适合这一工作的编剧。
电视节目编排
编剧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编排电视节目,为电视剧撰写剧本。撰写电视节目剧本与撰写长篇故事片剧本一样都要求编剧富有创造力,同时电视节目编剧还需要满足电视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节目长度、分节(中间
插播广告
)、集数以及目标观众群等等。
衔接写作
修订
大多数编剧的日常工作都包括了经常性的修订。编剧最初的作品通常被称为初稿。随后,制作人、导演、
营销人员
以及其他参与这一创造过程的人都会对编剧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或命令)。编剧必须要在最初的故事和各方的修订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并使节目保持应有的制作进度。
现场问询
在有些时候,剧作者会被邀请到节目的制作现场。这时,他们就需要负责在已有的剧本出现问题或导演又有新的想法时现场修订剧本或撰写新的内容。编剧可能还需要解决拍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与演员讨论角色性格和场景,使演员对所要拍摄的场景有更好的了解
知名编剧
世界级纪录
年龄最小的执业编剧:
克沙尼亚·拉瓦特
来自印度斋浦尔市,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她因为撰写创作、策划和表演了一部名为《神秘奇幻的冒险之旅——失落的钥匙》的话剧,成为了全世界年龄最小的执业编剧。(
吉尼斯
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