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文化创意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亚心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等9院1部。现有招生本科专业31个,涵盖艺术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大文创、大健康”产业需求,博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了设计与影视类、食品与健康类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布局。成龙影视传媒学院获批湖北省试点学院改革项目;设计与影视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服装与服饰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服装立体裁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联合创作》等1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现有在校生10875人,其中本科生9702人,占比89.21%。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1000余项,其中,2022年和2023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国赛2铜、省赛3金3银5铜和省赛3金2银8铜,获省赛金奖数连续两年位列同类高校第一、省属高校前列。涌现出一批“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优秀学子。学生积极参演《长津湖》《中国机长》《破冰行动》等影视作品。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办学近20年来,向社会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三年,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15项。获批立项省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18项,与湖北省安陆市、黄冈市,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方政府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发展。与正大集团、武汉城投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知名企业、机构合作联合开展横向项目研究57项,合作科研经费累计349.15万元,助力湖北省、武汉市相关产业发展。连续三年参与承办“武汉时装周”,连续两年主办“成龙电影A计划”青年电影导演培养计划,连续五年出资开展“微影基金”影视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承办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导的“华语青年影像周”编剧特训营、“武汉双年展”等省市重大项目,承担2022武汉时装周、2023国际斯诺克武汉公开赛等重大活动的相关设计任务,组织师生参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场馆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等工作。
与成龙先生及其团队合作共建成龙影视传媒学院,与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合作共建亚心护理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信息工程学院(中软数字产业学院)。与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文旅集团、武汉美术馆、武汉开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同韩国韩瑞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先后选派交换生、留学生累计113人。与韩国、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海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合作开设新媒体戏剧舞蹈表演专业方向,与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合作开设时尚设计与营销专业方向,与法国巴黎高等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定期开展数字艺术工作坊。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参照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的招生院校、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单位、武汉市“平安高校”建设示范单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等。《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的办学成效和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