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 你一定听过玄奘西行取经或者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除了传播佛法和增进贸易,这些旅行还间接促进了亚洲各地的文化交流。

你可能认为是欧洲带来了全球交流,但你可知道中世纪时亚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而欧洲不过是世界边缘的蛮荒之地?中古亚洲对于当时世界 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无论是壮游十四年、走遍中亚与印度的玄奘,还是哲学、医学、数学、管理学无所不通,影响欧洲学术甚深的伊本•西拿,又或是一度失国又复国、立足中亚挥军印度的莫卧儿开国君主巴布尔……透过细腻的描绘与大量原创研究,本书不仅勾勒了中世纪亚洲独有的迷人风貌,更让我们得以明了,在那漫漫千年中,亚洲就是整个世界。

在我们历史课本的教导下,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好像中国就是一个封闭的文明环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文本和考古研究发现,中国与亚洲,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 由密歇根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伍德罗•威尔逊奖学金获得者斯图亚特•戈登(Stewart Gordon)耗时6年写的 《极简亚洲千年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读本,本书作者推崇的是一种交流密切而广泛的整体亚洲史观点,你可以看到,曾经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南亚都是有着极其频繁的交往。

在这本著作中,斯图亚特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大量原创研究,向读者揭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历史真相:当欧洲深陷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时,同时期的中古亚洲则正处于最辉煌的巅峰,在那漫漫千年中,亚洲才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极简亚洲千年史》一书所力陈的,是一种交流密切而广泛的亚洲史观点。作为一部非传统的亚洲史,作者斯图亚特力图通过诸如使节、军人、商人、朝圣者或哲学家的双眼,对中东、中亚、中国与印度所拍摄的一系列街头摄影。在全书中有好几个主题一再出现,包括海盗劫掠、奴役、政治联姻、海上之旅的危险、名誉在信用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王权象征的共通点,而正是这些共同特色也将中世纪的大亚洲世界与我们这个时代联系在一起。

现今世界不再是寡头中心的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会随着交流融合而消散,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重新翻涌起时代的潮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组织的推动下,亚洲各国从经济、文化延展到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势必将再次让世人侧目。

正如作者斯图亚特所说:“一个国家会扩张、会收缩,有起也有落,但许多跨越宗教、族群认同与语言的纽带却始终不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网络、相互尊重与共同智慧,是我们能留给未来几代人最重要的遗产——而这种想法,或许就是能从本书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点击长按二维码进行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