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西
昆仑
”梁萧携妻花晓霜远走大洋......
二百年前,梁思禽只身返回中土,败群雄,夺元柄,复汉室,一
华夏
;也曾轰轰烈烈;但其后的“抑儒术,限皇权”却遭惨败,败走西域的梁思禽抱恨而死,临终前留下了西城八部和八幅祖师画像。“八图合一,天下无敌”的遗训,成为西城最大的秘密和动乱的根源。
八图合一之后,到底会出现什么,财宝、武功、学问、神兵、二百年后,惊天的秘密徐徐揭开,绝代宗师、天才少年、六大劫奴、八部高手,各种人物,将要开始了一次谜团重重、壮丽惊险的远征。
自《昆仑》的引记:
在《昆仑》中我们跟随着梁萧闯荡江湖,和他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一起品尝酸甜苦辣,一起意气风发,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当我们发现梁萧最终一无所有,留下一个命悬一线不得而知的谜时,我们就开始了一种猜测,开始了另外一种期待。梁萧到底有没有死,花晓霜最终有没有陪伴梁萧左右,柳莺莺还会不会归来,梁萧的爱情能画上一个美满的句号。天机宫有没有留下后代,我们陪伴良久的梁萧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这让我们惆怅不已,若有所失,所以我们站在《昆仑》山顶,热切盼望着《沧海》的海风能够带来梁萧的气息。《沧海》能够拨开云雾见天日,给我们解开那层层的迷吗,梁萧还会出来吗。
每一个《昆仑》迷关心的,也许模糊的结尾是梁萧最佳的结局,但是喜欢梁萧的人谁又不希望能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带着一切密题进入《沧海》的世界。
《沧海》写的主要还是江湖纷争,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引向了国计民生,在这一点上甚至比金庸小说要来得更陡。如果说郭靖“为国为民”主要表现于
襄阳保卫战
,延长宋祚是为国,活命百姓是为民。那么,《昆仑》里的梁萧已经通过他在蒙、宋之间的放弃而阐释了金庸小说未曾展开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从而追求一个没有杀伐的和平环境;到了《沧海》,则在梁萧之后让陆渐深切地体会到了“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民生立场,而这个民生立场则是必须通过战争来实现的,所以他大书特书地写了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表现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其与历史背景的结合,看起来甚至像一部历史小说。这和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试图表现中国历史本质一样,凤歌事实上也展现了那一时段中国历史的本相。
如果说梁萧是犹豫、摇摆的,那么就可以说陆渐是老实、宽容的,谷缜则是面狠心善。从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出发,梁萧思考的是生命何为,或者说是生命最基础的自然价值;陆渐和谷缜则体现了不同形式对生命的博爱式尊重,虽然还处于自发状态,但已经和自觉状态下的生命意识相差不多了。尊重人,珍惜生命,这无疑是一种现代的人文意识,是一种高级层次的理想主义。